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收取企業的網絡紅包也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了。今年1月1日起,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正式實施。為做好有關政策銜接工作,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日前聯合印發公告,對個稅法2018年修改前部分原按“其他所得”的征稅項目進行了調整,并對網絡紅包等收入是否需要繳納個稅進行了明確。根據公告,網絡紅包納入禮品范圍,按照“偶然所得”項目計算繳納20%個人所得稅。不過,并非所有在網上搶的紅包都需要繳稅。此次調整僅限于企業向個人發放的帶有中獎性質的網絡紅包,并不包括親戚朋友之間互相贈送的網絡紅包。

      企業按“偶然所得”繳稅

      近年來,網絡紅包成為一種常見的營銷方式。不少企業通過發放網絡紅包開展促銷業務,一些平臺也通過紅包來刺激消費者重復消費。除此之外,由于操作便利,不少企業還通過網絡紅包來轉款,甚至有的單位還通過紅包來發放工資。

      自2014年春節微信紅包首次亮相以來,搶紅包的風潮愈演愈烈,也吸引了眾多企業的“入局”。如今,“搶紅包”已成為佳節必備。隨著人們新的支付習慣日漸養成,移動支付市場也迎來了蓬勃發展。

      根據公告,企業在業務宣傳、廣告等活動中,隨機向本單位以外的個人贈送禮品(包括網絡紅包)以及企業在年會、座談會、慶典和其他活動中向本單位以外的個人贈送禮品,個人取得的禮品收入,按照“偶然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但企業贈送的具有價格折扣或折讓性質的消費券、代金券、抵用券、優惠券等禮品除外。

      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原按“其他所得”項目征稅的部分收入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質,公告將其調整為按照“偶然所得”項目征稅,稅率為20%,與原“其他所得”稅率相同,納稅人稅負保持不變。

      商品折扣折讓不征稅

      此次規定列出了幾種例外情況:具有銷售折扣或折讓性質的網絡紅包,不征收個人所得稅。此外,需要繳稅的網絡紅包僅包括企業向個人發放的網絡紅包,不包括親戚朋友之間互相贈送的網絡紅包。

      有專業人士分析稱,如某商家在電商平臺做推廣活動,通過APP(應用程序)向用戶發放10萬元紅包,根據規定應按照“偶然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由派發網絡紅包的企業代扣代繳。因此,商家發放的10萬元紅包有2種解決途徑,一是商家承擔個稅,10萬元還原成稅前金額12.5萬元,按“偶然所得”代扣個稅2.5萬元,商家實際發放紅包10萬元;二是由廣大用戶承擔個稅,商家代扣代繳個稅2萬元,扣完個稅后發放8萬元紅包。

      根據規定,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在“雙11”“6·18”期間推出的滿減活動,則是個人因購買該企業商品或服務、達到一定額度而取得企業返還的,屬于企業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服務的價格折扣、折讓,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堵住偷稅漏稅缺口

      對企業發放的網絡紅包征稅,是規范企業經營行為、堵住偷稅漏稅缺口的必然之舉。但在此前,由于缺少明確的認定,這類企業紅包是否應該納稅還存在爭議。有聲音稱,企業紅包既不利于稅收公平和收入公平,還可能為企業偷稅漏稅開口子。

      事實上,早在2015年7月,國家稅務總局就發布了《關于加強網絡紅包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的通知》,其中對網絡紅包收稅的問題進行了明確界定,規定企業紅包需要收稅,個人間互發的紅包不需要收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性質上看,企業發放的網絡紅包,屬于公告所指禮品的一種形式。因此,網絡紅包的征免稅政策按照公告規定的禮品稅收政策執行,即企業發放的具有中獎性質的網絡紅包,獲獎個人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隨著使用網絡紅包的場景越來越多,如何做好稅收監管?成為一個不小的難題。專家指出,發放、接受紅包在技術上雖有跡可循,但發紅包的目的卻難以把控,這些都需要從制度、法律上嚴密相關規定。通過加強網絡紅包監管,讓逃稅漏稅和利益輸送無處遁形。

      責任編輯:林晗枝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鮮花代替紙錢 “云端”寄托思念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AV电影天堂男人的天堂|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动漫人成3d在线 |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 亚洲熟妇无码八V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毛片线播放|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亚洲天天在线日亚洲洲精|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亚洲一级特黄无码片|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放 |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宅男|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99|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一宅男色影视|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亚洲人成网www| 亚洲高清在线mv|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网站| 亚洲国产乱码最新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 亚洲AV无码XXX麻豆艾秋| 亚洲s码欧洲m码吹潮|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jizzjizz在线播放久| 亚洲欧美aⅴ在线资源| 在线亚洲v日韩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