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知名作家、劇作家蘇叔陽于7月16日晚間在北京病逝,享年81歲。
1994年,蘇老先生被查出罹患腎癌,并于同年5月切除了右腎。樂觀抗癌的他總結出了自己的心得“良好心態可去癌,樂觀情緒能去病,戒煙限酒少煩惱,心胸開闊得寧靜”。
蘇叔陽筆名舒揚、余平夫,1960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是中國文聯全委、全國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協第三、四屆理事,第五、六屆全委會委員,第七屆名譽委員,中國作協影視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影協第三、四屆理事及第五屆副主席。他于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代表作有《夕照街》《春雨瀟瀟》《故土》《理想的風箏》等。作品《理想的風箏》廣為人知,表達了他對曾教過他的劉老師的思念之情。
蘇叔陽的文學作品頗豐,但最為暢銷的卻是其60歲以后創作的愛國主義教育讀本《中國讀本》。1998年,蘇叔陽的《中國讀本》出版,這是一本15萬字的愛國主義教育讀物,曾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獲獎圖書,該書不聲不響創下了累計發行1400多萬冊的佳績。“《中國讀本》的創作意味著我寫作生涯的轉變,”蘇叔陽說,“寫作過程中我沉入激情和想象里,讓自己好像進入時光隧道親臨多彩的歷史,寫起來才有滋有味;對歷史如果缺乏激情和想象,就會把歷史看成一杯白開水。”《中國讀本》花費了蘇叔陽的大量精力,他讀了幾百本書,簡而精地把五千年中國文明濃縮成十幾萬字,幾乎每寫完一稿他都要大病一場。
蘇叔陽以深厚的文化積淀、特有的歷史文學視角,創作了《丹心譜》《左鄰右舍》《我們的母親叫中國》《中國讀本》等諸多國內外廣為流傳的文學著作,其中《中國讀本》以15種文字出版,在世界發行1200多萬冊,成為中國圖書“走出去”的范例。蘇叔陽的作品獲得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華表獎、文華獎、金雞獎及全國作協短篇小說獎、散文獎,人民文學獎、烏金獎等,他本人獲評中國百年優秀電影藝術家、國家有突出貢獻話劇藝術家等,2010年7月獲得聯合國藝術貢獻特別獎,是中國作家第一次獲此殊榮。
自2006年起,蘇叔陽幾近三載,翻閱了文獻典籍200多種,觀看了相關影像資料50多種,三易其稿,于2008年他70歲那年創作完成《西藏讀本》。這是他繼《中國讀本》之后又一“讀本體”的新書。 《西藏讀本》全書共分七章,以實事求是的姿態,全面介紹西藏的歷史、地理、宗教、人文、藝術等各方面的溯源、發展以及現狀,為海內外讀者提供了一個了解西藏、認識西藏的范本。那時,他的身體狀況并不好,他憑著0.09的視力,他還是完成了書稿的最后修改。資深出版人俞曉群說:“蘇老不僅有作家的特質,更有學者的特質;他不僅對國家和民族懷有深厚的責任感,還充滿了青春的激情。”正如他的成名作《丹心譜》,蘇叔陽一生以一顆赤誠丹心,幾十年如一日充滿激情地記錄著民族的進步、時代的進程,成就卓著,令人敬重。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陜師大手寫通知書怎么回事?陜師大為什么手寫2019-07-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