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由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19賽迪縣域經濟百強研究》正式發布。《研究》顯示,我國縣域經濟總量達39.1萬億元,約占全國的41%;百強縣發展亮眼,以不到全國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了25%的縣域GDP,10%的全國GDP。
“隨著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將成為重點。當前,縣域經濟既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是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一環和有力支撐。同時,縣域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礎、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和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陣地。”賽迪研究院總工程師、工信部電子科學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烏寶貴說。
“平衡和充分發展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據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馬承恩介紹,與2018年相比,今年百強縣東部地區席位減少3位,中部地區增加3席,西部地區減少1席位,東北地區增1席,表明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發展初現成效。
此外,強省強縣,江蘇領先。在百強縣前10名中,江蘇省占6席,并包攬前4位。江蘇、山東、浙江三省表現搶眼,分別占26席、19席和18席。
“從結構上看,百強縣的主導產業中,二產、三產增速明顯高于發達省份和全國平均水平,并且三產增速明顯高于二產,說明其經濟發展正走向都市化。”馬承恩認為,如何引導中國縣域從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導轉向到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導,進而到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導,是處在工業化后期的中國縣域在新形勢下應當積極把握的機遇。
數據還顯示,百強縣正初步擺脫投資依賴,“三駕馬車”協調驅動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百強縣中,7個縣域的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大于100%,51個縣域介于50%-100之間,42個縣域介于0-50%之間,表明百強縣初步告別投資依賴,轉向投資、消費、出口協調并重的經濟結構。
“百強縣對資金和人口的吸引能力顯著提升。百強縣人均收入和消費水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倍,可以說百強縣是縣強民也富。”馬承恩說。
責任編輯:林晗枝
- 中國百強縣榜單都有哪些?你的家鄉上榜了嗎?2019-07-23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增強抗風險能力,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2019-12-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