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國連續第4年保持上升勢頭,排名第14位,和去年的第17位相比,上升三個位次。
怎么看待這張來之不易的創新成績單?26日,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舉辦的圓桌會議上,多位與會專家表示,排名固然令人欣慰,但指數所揭示的內涵更值得注意。
排名要提升,難度更大了
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基于80項指標對129個經濟體進行排名。這些指標中,既有研發投資、專利和商標國際申請量等傳統衡量指標,也有移動應用開發和高科技出口等較新的指標。
“要為中國的進步感到驕傲。”北京大學創新創業學院講席教授、中國創新指數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東敏說。《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指出,我國要于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陳東敏認為,創新指數也是這一目標的一項重要參考性標準。
不過,已經拿到高分,若還想在排行榜上繼續前進,就更難了。
從創新指數的七大支柱領域來看,中國在”知識和技術產出”方面表現最佳,排名第5位。不過,在優化營商環境制度方面仍需努力。
“我國在科技文獻、專利和高科技產品出口方面得分都比較高,一些指標已經排在第一位。”陳東敏說,這也意味著,下次在測算創新指數時,這些已經表現搶眼的領域對名次提升的貢獻不會太大。“我們需要在弱項上做工作。”比如監管環境、生態可持續性等。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經濟和統計司綜合指標研究處處長沙夏·文森特和中國專家來了場視頻連線。他認為,中國已經奠定了其創新領導者的地位。沙夏·文森特表示,中國在創新產出上的數量有目共睹,下一步的建議,是提升質量,加大對創新基礎設施、制度和人力資本方面的投入,重視知識密集型企業和高附加值產業。“中國已經出現了一些頂尖的創新型企業,只是這種創新還需要擴展到更多企業。”他認為,我國發表的大量論文和申請的大量專利,需要找到商業化途徑,科技成果轉化的鏈條還有待進一步打通。
創新還需全社會共同努力
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玄兆輝讀完報告后感慨道,發達國家在創新上長期處于引領位置,但如今中國等其他經濟體在創新驅動發展上也有長足的進步。“很高興看到中國的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創新指數的指標體系未必完美,但能給人很多啟示。”玄兆輝說,我國科技創新的質量還有待提升,在投入方面也不容忽視。“2018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了2.18%,但是和創新領先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在制度方面,怎么優化營商環境,如何促進創新創業,都需要我們去思考”。
當然,也不是對著指標體系一一解決問題就能完事大吉。陳東敏說,“卡脖子“技術在指標上就并無體現,但它確實制約著我們工業材料、系統和軟件、硬件等諸多方面的發展。“這些指數沒有算在內,但需要我們自己突破。”
“我們關注‘指標’大于‘排名’。”科技部創新發展司副司長張旭說,報告里列出的80個具體指標都很有意義,可以成為他們優化工作的著力點。張旭表示,從指標體系也能看出,創新并非只關乎科技,生態、教育、營商環境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創新指數得分。推動創新,還需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們看到了進步,就更要自信。要用更高的標準推進下一步的工作。”
陳東敏則希望,中國能繼續向前走,探索出一種對發展中國家有借鑒意義的創新模式,為它們的創新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責任編輯:莊婷婷
- 中國好聲音2019劉珉軒個人資料 劉珉軒唱什么歌實力如何2019-07-29
- 游客有了“健康顧問” 浙江云和環境空氣質量健康指數發布2019-07-29
- 云海金屬:拆遷補償款到位+鎂行業利潤提升助力業績2019-07-29
- 漳州上半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95起2019-07-28
- 國務院金穩委辦公室推出11條新措施2019-07-26
- 中國游客赴馬旅游升溫 出游安全引重視2019-07-26
- 商務部: 今年參展進博會的美國企業數量超過去年 參展面積多35%2019-07-26
- 上半年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834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平穩2019-07-25
- 2019中國印刷業創新大會聚焦“綠色化”發展路徑2019-07-25
- 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三批“最佳實踐案例”正式發布2019-07-25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亞洲霸王龍足跡怎么回事?霸王龍足跡在哪里發2019-07-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