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華南農業大學獲悉,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學家、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因病醫治無效,于今(12)日早晨4:41逝世,享年89歲。
盧永根一生勤儉,卻捐出畢生積蓄880萬元用于支持農業教育事業。在生前,他還辦理了遺體捐獻手續,他的遺體將無償捐獻給醫學科研和醫學教育事業。
根據盧永根同志本人生前遺愿及家屬意愿,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勤儉一輩子 他捐出畢生積蓄
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風,是春蠶,更化作護花的春泥。熱愛祖國,你要把自己燃燒。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您也有根,扎根在人們心里。
2017“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禮上給盧永根的頒獎詞
這是對盧永根科學家、校長、老黨員、畢生積蓄捐獻者多重身份的生動概括。
作為科學家,盧永根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學家。一輩子研究學術,保存了華南地區富有特色的野生稻基因庫。
作為華南農業大學的老校長,13年間,為學校各項事業發展鞠躬盡瘁,不拘一格提拔人才,打開了華農人才培養的新格局。
作為一名有著70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心系祖國,一輩子都在用行動踐行當年的入黨誓言。
作為畢生積蓄捐獻者,他捐出880多萬元扶持農業教育事業。
生于兵荒馬亂之際,年少時目睹日寇暴行,盧永根對于國家的強盛、社會的發展有著更加殷切的期盼。他無數次說,無論是一帆風順的日子,還是身處逆境的時刻,他始終堅信,要把一生獻給黨和祖國!
奮斗終生:病房變成臨時黨支部
盧永根祖籍廣州花都,1930年出生于香港。1941年,就在盧永根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香港淪陷,盧永根被父親送回鄉下。在鄉下時,盧永根目睹日軍兇殘,也體會到戰爭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在鄉下待了近兩年后,盧永根返回香港讀中學。
在嶺英中學,盧永根碰到了思想進步的語文老師林莽中(蕭野),并經他介紹到香港培僑中學讀高中。在盧永根看來,培僑中學的三年時光,他從一個無知的青少年成長為一個堅定的革命者。
1947年12月,盧永根加入了中共地下黨的外圍組織“新民主主義青年同志會”。1949年8月9日,年輕的盧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高中畢業,黨組織決定安排盧永根回內地,到嶺南大學讀書和從事革命工作,到廣州去迎接解放。就這樣,一位自小接受英式教育的他成為年輕的革命者。“舉起右手,面向北方、延安宣誓,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中國人是守諾的,你向黨、向人民作過許諾、宣誓,那自己要遵守。”無論他的身份是院士,還是校長,黨員的身份永遠高于一切,盧永根一輩子都在用他的行動踐行著當年的入黨誓言。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嶺南大學與中山大學兩校農學院合并為華南農學院(今華農前身),丁穎任院長,盧永根是首屆學生。學術上,盧永根也緊跟丁穎的步伐,傳承學術思想:他繼承了丁穎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水稻種質資源,后來逐漸擴充到一萬多份,成為我國水稻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寶庫之一。
2017年年初,盧永根向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黨委提出申請,由于他長期住院,無法回單位參加黨支部活動,建議成立臨時黨支部,讓他能每月交黨費、每月過組織生活。3月,“盧永根院士病房臨時黨支部”成立。每月黨支部成員把黨和國家重要方針政策、科研最新動態帶到他的病床前,他在病床上堅持認真研究、學習。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臺節目分析大陸五糧液大漲原因是什么?五糧液2019-08-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