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1日,前聯想首席財務官,博裕資本創始合伙人、香港交易所獨立非執行董事馬雪征因病去世,享年66歲。
1990年,馬雪征加入聯想集團,與聯想控股創始人柳傳志并肩作戰17年,尤其在聯想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及隨后的整合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本刊主編李鴻谷曾在2010年采訪過聯想在收購IBM PC這一國際化之旅中的關鍵人物,其中就包括馬雪征。她主導了2004年與IBM的那場談判,見證了聯想國際化的起步進程。
聯想前任CFO馬雪征
IBM的觀察與邀約
從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的IBM ThinkPad總經理的位置上起步,沃德在公司的晉升速度開始加快。8年后,2003年,他成為IBM個人系統事業部的高級副總裁,所負責的部分也由筆記本電腦擴展到全部電腦系統。這個時候,他最大的變化是,“20%的時間待在中國,而在美國也只有25%,另外一半時間在全球各地飛”。
那個時候的中國電腦市場,沃德告訴本刊記者:“我負責的ThinkPad,在中國筆記本電腦市場占有率第一,而聯想的臺式機市場第一。”沃德的觀察并不止于“第一”這樣的數據排列,“重要的是:分別來看,IBM在全球PC界享有領導地位,而聯想在中國,這個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市場占有第一,怎樣在中國這樣的市場做生意,這值得IBM學習。”
全球新興市場增長最快的中國市場的冠軍,聯想為什么能做到?這是沃德深刻的觀察與疑問。
由此觀察出發,沃德的基本傾向很明確也很自然:“這兩家公司能否合作?就是想想,這一前景也令人激動!”沃德開始了自己的探索與嘗試,他最先結識了聯想的首席財務官馬雪征,并經馬雪征介紹,在美國與楊元慶見面溝通。但是,沃德的合作邀請,聯想的回應并不熱情。
在認識沃德的那段時間,馬雪征正領導聯想一個名為“007”的小團隊,進行著“秘密”的項目——希望將聯想推為國際奧委會的頂級贊助商。2003年2月,馬雪征率領她的小組去到瑞士洛桑,向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陳述自己的希望??有趣的是,聯想(Lenovo)進入奧委會Top計劃,希望取代的正是IBM的位置——電腦技術贊助商。當然,這件事后來做成了。馬雪征“007”項目略有眉目之際,IBM再次向聯想發出合作的邀約。這個時候,已到了2003年的夏天。“我們認真看了下IBM調整后的結構,這個公司的結構變輕了。我和元慶有點想開始談。我們跟柳總說,是不是可以去看一下?柳總說,那就去看看吧,權當是學習。”
馬雪征開始了自己的準備。國際性的公司合作或者并購,當然不能是一個學習過程,馬雪征跟本刊回憶當年:“IBM可不傻,覺得你們這幫人別跑這兒來忽悠,所以就說:你們來可以,全部材料向你們開放,咱們簽保密協議,簽完之后你要帶投行、律師,專業人士都得在場。我們這是一次不當真的談判,請投行與律師都是要錢的,這個錢哪里來呢?所以,我就找朋友,找投行朋友說你來幫我客串一次。投行也很認真啊。JP摩根做了很認真的利益沖突調查,他們做東芝的顧問,不能給我們做;那我們就找麥肯錫,當時他們在給我們做3年的戰略規劃,反正不能另收錢。律師也找了個朋友,告訴他只能負責機票與住宿,剩下的都不能給。對方也挺好,說沒關系,不給錢就當朋友的事辦。”
一切準備停當,出發前,“柳總又來跟我說,雪征,我知道你的為人,這次我們就是學習去的,你也別給弄真了。我說,柳總,咱們是去學習,先是喬松去,我只去3天,要是從頭到尾參與,就太認真了。喬松去了之后就說:這事咱們得匯報匯報!我倆是積極的主戰派,元慶希望別人先把話講出來??這樣就組織了一次匯報。這時聯想正在做下一個3年規則,下一個3年,我們究竟是走多元化還是國際化,結合IBM例子,開始有了討論。”馬雪征說。
決策,尤其是大公司的決策,當然絕不可以那么輕易地拍腦袋想當然。無論怎樣講,匯報之后,在討論過程中,聯想的國際化之旅,開始有了并不明朗的起步。聯想的國際化起步的過程,當然也充滿戲劇性。馬雪征出差去上海,飛機剛停穩打開手機,就接到楊元慶的電話,告知她董事會否決了對IBM的收購。“要我不要出機場,直接買下趟回北京的班機。”后來,差不多已經決定要走國際化之路后,柳傳志與馬雪征討論收購問題。“柳總找我談話,說雪征啊,在決定要不要收購IBM這件事情上,我跟你的利益不完全一致。”
責任編輯:陳錦娜
- 太古馬雪征去世什么情況?太古馬雪征去世最新消息2019-09-03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增強抗風險能力,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2019-12-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