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只名叫“大蒜”的小貓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因為它是中國第一只克隆貓。如今“大蒜”已經滿月,記者近日探訪,看到小家伙正在快速成長,性格也很活潑。
克隆出“大蒜”的是中關村昌平園一家名為“北京希諾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民營企業,該企業的創始團隊大多是中國農業大學的畢業生。在克隆出“大蒜”之前,他們還培育出了中國第一只體細胞克隆狗“龍龍”。企業副總經理趙建平告訴記者,如今越來越多的寵物貓、寵物狗走進人們的家庭,成為情感伴侶。但貓狗的壽命畢竟有限,通過克隆技術可以最大程度延續寵物主人與寵物之間的感情。此外,克隆技術未來在拯救瀕危動物方面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大蒜”的“父母”是塊表皮
人們最早知道“克隆”這個詞,是因為一只名叫“多利”的綿羊。1996年7月5日,由移植母羊的乳腺細胞發育而成的克隆羊“多利”在英國出生。該事件轟動全球,人們發現,動物繁衍可以不需要有性繁殖。趙建平告訴記者,如今所謂的“克隆”,是指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無性繁殖,以及由此形成的基因完全相同的動物種群。哺乳動物的克隆不再需要精子這樣的生殖細胞,即使“借用”下卵細胞,也只是使用卵細胞的營養成分,而不需要具有遺傳物質的細胞核。
克隆貓“大蒜”的本體是一只英國短毛貓,名字也叫“大蒜”,它陪伴了主人黃雨近三年的美好時光。今年年初,這只“大蒜”因為泌尿道疾病去世,這令黃雨傷心不已。他找到了“希諾谷”團隊,希望能克隆一只“大蒜”延續這一份陪伴。“我們經過評估后接受了這項任務。”趙建平說。工作人員從剛去世不久的“大蒜”腿部采集了一塊表皮,然后第一時間帶回公司的實驗室提取體細胞,之后跟去核的卵母細胞進行融合,生成克隆胚胎,激活后的胚胎再植入代孕貓的子宮內。在胚胎移植66天后,今年7月21日,代孕貓經過自然分娩,順利生產出克隆貓“大蒜”。
記者在“希諾谷”的實驗室里見到了正在快速成長的克隆貓“大蒜”。小家伙是一只公貓,身長已經有20多厘米,它有些怕生,見到有人來探望,立即躲進了自己屋里。過了幾分鐘,確認外面是安全的,“大蒜”又忍不住鉆了出來。工作人員會定期記錄“大蒜”的生長情況:8月7日,大蒜體重321克;8月30日,它的體重就增長到了653克。“它的生長發育非常好,跟普通幼貓的成長沒有區別。”工作人員說,雖然是從體細胞經克隆技術誕生,但“大蒜”未來生育等各方面功能都不會受到影響。按照計劃,“大蒜”過了兩個月生日,就可以離開實驗室,回到主人的懷抱。
記者注意到,克隆貓“大蒜”和它之前的本體在外貌上還是有一定的細微差別。比如本體下巴上有一個黑色的小塊,而克隆貓沒有;本體左腿上有花紋,克隆貓的花紋長在右腿上。趙建平說,毛色主要由細胞核中的DNA決定,也和細胞質中的線粒體表觀遺傳有關。同時,代孕犬貓在孕期,環境因素也可能影響毛色多基因的隨機性表達。所以有條紋、斑塊的克隆動物即使超過99.9%基因相同,在外觀上依然可能存在一定差異,這是克隆技術目前無法控制的。另外,由于后天飼養條件、生長環境的差別,克隆體和本體在性格等方面也會有差異。同時,克隆動物沒有被克隆動物的記憶。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誕生在同一實驗室
其實,早在克隆貓之前,在同一個實驗室里還培育出了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
在小羊“多利”出生之后,科學家們相繼克隆出了鼠、牛等20多種動物,但克隆狗卻遲遲沒有成果,直到2005年才由韓國科學家取得了首次突破。在中國,克隆狗則一直是技術空白。
“我們從2015年開始決定全力攻堅克隆狗。”趙建平說,克隆狗和克隆其它動物的技術路線差不多,都是需要將供體的體細胞細胞核移植到其它狗去掉了細胞核的卵母細胞內,然后逐步培養成克隆胚胎。但實際操作中,克隆狗的難度卻要大得多。一方面,狗的發情周期間隔長,一年只發情1至2次;另一方面,狗的卵子還沒成熟就進入輸卵管,這就必須通過檢測,準確判斷卵母細胞的成熟時間。品質好的卵母細胞成熟窗口期只有一兩個小時,所以獲取高質量成熟卵細胞的時間點特別短,必須精準掌握。
2017年5月28日,中國首例克隆犬在趙建平和同事們的實驗室里誕生,它被命名為“龍龍”。“龍龍”也是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填補了我國克隆犬領域的空白,使我國在基因編輯犬和體細胞克隆犬研究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現在回過頭看,克隆貓應該是比克隆狗稍微要容易一點。我們之前的研究也為后來克隆‘大蒜’打下了堅實基礎。”趙建平說。
克隆有助拯救瀕危動物
在趙建平看來,奇妙的克隆技術已展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比如可以培育優良的畜種或者特殊用途動物,“比如警犬、軍犬,對品種要求很高,通過普通人工繁育,下一代很可能會表達出一些不好的隱性基因,但克隆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可以最大限度維持個體的優良水平。”趙建平說。
同時,克隆還可以生產胚胎干細胞用于細胞和組織替代療法,復制瀕危的動物物種,用以保存和傳播動物物種資源,維持生態平衡。比如克隆貓就屬于貓科動物,與豬狗相比,它在物種上與華南虎、大熊貓等瀕危動物更加接近,便于開展研究。另外在江豚、中華鱘的保護等方面,克隆技術也有應用的可能,“當然這需要國家相關部門提供政策、資源、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只要國家需要,我們愿意全力提供技術服務。”趙建平說。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克隆技術最先走向商業化,也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是在寵物市場。《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708億元,同比2017年增長了20.5%,中國城鎮養狗、養貓人群已經達5648萬人。越來越多的寵物貓、寵物狗走進家庭,成為人們的情感伴侶。但貓狗的壽命畢竟有限,通過克隆技術可以延續寵物主人與寵物之間的感情。
責任編輯:林晗枝
- 中國首只克隆貓大蒜回家怎么回事?克隆貓大蒜長什么樣圖片曝光2019-09-22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郵票發行時間及意義 新2019-09-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