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醒:投資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超高要警惕
去年,鄭州也曾偵破一起大型網絡傳銷案件。
犯罪團伙以高額利潤為誘餌,通過互聯網平臺發布投資理財信息,吸引廣大群眾投資入會,同時鼓勵已投資會員積極發展下線會員投資。
“以前的傳銷運作兩三年才能成型,但這個傳銷比較新穎,它通過網絡運作,從上線到收割完走人,只用了將近三個月時間,收割2億多元,涉及上萬人。”鄭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該網絡傳銷運行3個月后,被依法處理。
上萬人是如何被騙的?
“最初是通過一個成型的微商團隊進行滲透的。打個比方來說,微商團隊已經把管道鋪設好了,只需要注入傳銷的液體就好了。”該負責人介紹,該團伙售賣的是理財產品,號稱年化收益率達到500%。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曾說,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該負責人介紹說。
此外,該負責人提醒,投資線上理財產品,一定要通過正規途徑,也就是銀行、通過國家審批的基金公司等。投資人也一定要了解資金的具體流向、行業前景等。
“一般來說,合法的融資機構都會具備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經營許可證,一般情況下會向消費者公示,若看不到公示,消費者可以向其詢問,要求提供。”該負責人介紹。
如何識破傳銷的“新馬甲”?律師:看其收益來源、是否產生社會價值等
如今,走路賺錢、刷新聞賺錢、看小說、看視頻攢積分兌換商品的手機應用軟件層出不窮,包裹著各色外衣的傳銷、詐騙行為令人眼花繚亂。消費者應該如何擦亮雙眼,識破網絡非法集資、網絡傳銷的新“馬甲”?
河南予瑞律師事務所李華陽律師介紹,“第一,辨別傳銷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看它是否有正規的經營許可。第二,看這種經營形式或者商品是否創造了社會價值。第三,看收益來自于哪里。”李華陽介紹,“傳銷行為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參加人員所獲得的收益不是來源于銷售產品或服務等所得的合理收入,而是他人加入時所交納的費用,多數表現為以拉人頭或者發展下線的數量來給予報酬。第四,看經營方式和宣傳方式,傳銷的宣傳方式基本上都帶有夸大其詞、漫天吹牛的特點。”
李華陽表示,根據《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的規定,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對發展的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包括物質獎勵和其他經濟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交納費用或者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費用,取得加入或者發展其他人員加入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的;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系,并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另外,如果網絡產品未經依法批準,針對不特定對象變相吸收資金,那么,其還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如果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則可能涉嫌集資詐騙罪。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圓通雙十一漲價是真的嗎?圓通雙十一漲價原因2019-10-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