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正案(草案送審稿)》正在征求公眾意見。除了分類投放,市民也很關注收運環節的分類問題。據了解,為解決垃圾“混裝混運”問題,本市正在研究制定垃圾運輸相關要求和各品類垃圾運輸車輛標準,朝陽區、東城區的部分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已經開始試點專業運輸車分類清運垃圾,并通過“桶車對接”進行計量稱重,實現垃圾分類全流程監管。
雙井街道:整桶清運避免“混裝混運”
在朝陽區雙井街道后現代城C區8號樓樓下,一輛電動三輪車緩緩停在一組分類垃圾桶旁,駕車的師傅掀開綠色的廚余垃圾桶瞧了瞧,見桶內垃圾已經過半,便將垃圾桶搬到車上,再將一個干凈的空桶放到原處。
“廚余垃圾由第三方公司負責清運,其他垃圾由物業負責清運,都是專門的運輸車,不會混在一起。”雙井地區垃圾分類項目負責人劉杰介紹。為了解決“混裝混運”問題,政府購買服務的第三方公司安排了專門的垃圾分類收集員,駕駛電動三輪車先將小區里的廚余垃圾送到垃圾樓處理。
在雙井橋東的一處密閉式清潔站,放置著三個類似小集裝箱的垃圾收集箱,一個綠色的,兩個灰色的。朝陽區環衛中心一清場相關負責人杜永旭介紹,綠色的是廚余垃圾箱,灰色的是其他垃圾箱,“廚余垃圾箱容量是6立方米,其他垃圾箱容量是8立方米,小區里收運來的垃圾,綠桶的進綠桶,灰桶的進灰桶,有工作人員值守,不允許倒錯。”杜永旭說,清潔站內的垃圾箱滿了以后,會用專門的運輸車將垃圾箱整個拖走,轉運到處理站處理。
用來整運垃圾箱的運輸車與拖車形似,不帶車廂,托運底盤上豎著一支機械吊臂,車門處印有“朝陽環衛第一清潔車輛場”的字樣。
朝陽區全區共有垃圾樓200余座,其中,這處雙井橋東密閉式清潔站主要服務勁松和雙井兩個街道,平均日清運生活垃圾20余噸,廚余垃圾5噸至6噸。未來,當運送垃圾的車輛進入垃圾樓時,系統會自動讀取安裝在車輛上的標簽信息,識別垃圾來源主體信息,結合垃圾收集箱底部支座上安裝的稱重傳感器,可自動將垃圾重量歸入該主體的賬戶信息中,實現垃圾精確計量和源頭可追溯。
崇外街道:廚余垃圾“不分類,不收運”
東城區崇外街道的垃圾分類收集、運輸措施也十分完備,街道還搭建了垃圾分類全過程監管系統,實現全流程數據采集的同時也對收運異常的小區、單位進行實時監督。
在新世界家園南門旁的一處空地,七八個綠色廚余垃圾桶整齊碼放成兩排。崇外街道網格中心副主任李濤告訴記者,小區里廚余垃圾由專門負責收集的師傅開著電動三輪車先運到這里,每天中午12點到下午兩點,再由北京環衛集團的廚余垃圾清運車運走,“目前街道內每個社區都建立了廚余垃圾臨時存放點,而且基本都靠近小區門口,方便收運。”李濤說,街道已經開始試點廚余垃圾“不分類,不收運”,如果發現用于盛放廚余垃圾的桶不是專門的綠桶或桶內混有其他垃圾或桶內湯水過多,環衛集團的廚余垃圾清運車可以拒絕收運。
這里的廚余垃圾桶桶身上都有一個長方形小盒狀的條形碼,這其實就是每個桶的“身份碼”,環衛集團的廚余垃圾清運車在抬升垃圾桶的過程中就能完成來源識別、稱重、上傳數據等工作,收集來的數據則錄入垃圾分類全流程監管系統。
據這套監管系統的開發運營方北京智通博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陳旭威介紹,街道內的小區、單位或餐飲企業在選定時段內是否清運了垃圾、清運是否合格等信息都可以實時顯示在監管地圖上,“如果某個點位連續幾天都沒有清運垃圾,或是垃圾分出率不合格,街道和屬地執法部門將上門檢查,督促整改。”
車桶顏色一致便于監督
做好垃圾分類,需要構建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流程管理體系,真正做到分類收集、分類運輸,既能有效提高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投放的積極性,也能為后端進行分類處理打好基礎。
正在征求意見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正案(草案送審稿)》加大了對垃圾收集、運輸單位混裝混運的處罰力度,情節嚴重的,可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吊銷生活垃圾收集、運輸經營許可證。
本市正在研究制定垃圾運輸相關要求和各品類垃圾運輸車輛標準,將建立“綠色車隊”,實現運輸車輛顏色、車身標準、標志標識、電話、單位“五統一”,與各品類垃圾桶顏色一致,易于群眾識別監督,同時建立分類運輸車輛身份識別、行駛軌跡、重量變化等信息實時監控系統。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中國戰鷹低空橫滾畫面震撼現場圖曝光 中國戰2019-10-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