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國考季,自2009年算起,國考已經連續11年報名在百萬人以上。
公考熱,這不是個新話題,卻每年都會引來社會討論。
“鐵飯碗”、“體制內”、“想當官”……網絡上,輿論對于公考熱的解讀似乎難逃這些刻板印象。
然而,聚焦到個體,那些走上公考之路的年輕人,他們或是為了讓自己的畢業求職更多一次機會,或是對自己的人生和職業有了重新規劃,總之,他們希望在一場平等的競爭中,為自己奮力一搏。
資料圖:山西太原一國考考點,考生準備進入考場。武俊杰 攝
公考4次:除了公務員,我沒想過別的
今年4月,張珂然第四次參加公務員省考招錄,然而她再次敗北,距離錄取分數線只差0.5分。
她心灰意冷,在床上不吃不喝躺了7天,不停地問自己為什么又沒有考上,為什么和別人差那么一點?切斷了和外界的聯系,張珂然仿佛人間蒸發。
她的崩潰可以理解,畢竟從2015年大學畢業開始到現在,全部生活都圍繞著公考進行,成為公務員甚至成了她的夢想。
作為獨生女,她不想離家太遠,用她自己的話說:公務員的“穩定”和“有保障”,最能給予她安全感。
26歲了,單身的張珂然也為以后結婚成家做打算,在家鄉一個有編制、在體制內的公職身份,甚至還是談婚論嫁時重要的籌碼。
“雖然不會大富大貴,但是公務員的工作可以保障我的基本生活。”她說。
資料圖:考生在尋找考場。張斌 攝
4年的公考征途,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從大四做出公考的決定開始,爺爺就是張珂然最堅定的支持者,這位已經退休的公務員對體制有一定的了解,畢竟公務員有比較體面的社會地位,在老家人眼里,公職人員是吃“皇糧”的,旱澇保收。
公平,是張珂然選擇公務員之路的又一重要理由。畢業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張珂然深深覺得,就業壓力太大了,而公務員隊伍越來越規范,選拔方式也較為公平,對她而言,實在是最好的選擇。
為了準備第四次考試,家里花了3萬多送她參加了公培機構53天的封閉式培訓班。臨行前,媽媽說:“這是你最后一次考試,還考不上的話就別再給我考了!”帶著壓力,從每天早上8:30到晚上11點,張珂然不敢有一絲松懈,夜不能寐。
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和高度緊張的復習節奏之后,依然沒有換來理想的結果,她接受不了。
但她還是不甘心,計劃參加第五次公務員考試。
正在封閉班學習的考生 受訪者供圖
職業抉擇:公考只是選擇之一
考了這么多年公務員,張珂然的夢想依然是有朝一日能夠“上岸”,這是公考考生之間的一句行話,指代考試成功。在他們看來,如果離開體制內叫“下海”,那么,他們的目標就應稱作“上岸”。
梁益輝和韓笑現在都是“岸上的人”。
三年前,大學臨近畢業,梁益輝想留在深圳,而在這么大的城市里立足,獲得一份穩定、有保障的工作,可以幫自己打下比較穩定的基礎。
大三下學期,梁益輝開始了畢業季的忙碌。實習、校園招聘會、畢業設計、筆試面試……試做了模擬題后,梁益輝覺得公務員考試是有可能拿下的,于是提前結束實習開始集中復習。
零碎的復習+3個月的突擊,梁益輝從2017年上百萬的國考大軍中突破重圍,“上岸”了,在此之前求職中,他也拿到了企業的offer。
“給自己留一點退路,考不上就干別的唄。”他說。
和梁益輝相比,韓笑當年的畢業季有些迷茫。
考研失敗的他并沒有職業規劃,只是覺得怎么樣都該有份工作,稀里糊涂跟著大家投簡歷,畢業5年換了5份工作,最終才確定公考。
“之前的工作都不是我想要的狀態,沒有存在的價值感,”韓笑說,不甘心自己就這么混下去。
輾轉近十座城市,經歷了二十二場考試,迫切想“上岸”的他甚至連公路收費員都考過,最終,韓笑在河北的公務員招錄考試中成功“上岸”。
資料圖 中新社發 孟德龍 攝
“上岸”后:公務員職業“一眼望得到頭”?
千辛萬苦終于“上岸”,那“上岸”之后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嗎?正如他們為了穩定選擇公務員一樣,“穩定”這一特點也讓他們受到外界的質疑。
在網絡上,每逢公考話題,網友對于公職的評價多是“鐵飯碗”、“想當官”、“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體制內的舒適”……然而,作為過來人,已經工作兩年的梁益輝感受到了工作帶來的挑戰。
“溝通協調、統籌規劃、部署執行、總結提升,只要勤做事善思考,都能讓人成長。” 梁益輝說,公務員只是一個職業身份,從崗位、職級角度而言,不同的高度做不同的事,充滿了變化和豐富性。
對他來說,在其位,謀其政,既然選擇了做公務員,那么就要承擔相應的崗位責任,即使當初去了其他崗位,他也是這樣的態度。
“我沒有想象過自己理想的工作狀態,但是公務員的這種狀態,是我能夠接受的。”梁益輝說。
資料圖:考生走出考場 中新社記者 王中舉 攝
韓笑一度也是看不上體制內的工作的,潛在的辦公室“生存法則”,和重復的工作內容讓他覺得,這是只有沒有志向的人才會選擇的工作。然而在社會上摔打之后,他對這份工作有了改觀。
“考上公務員或許看不到上限,但是能保證你的下限,”韓笑說,“去企業,生活的下限是保證不了的,想過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都難。”
“一眼望到頭的日子,是對那些一輩子不求上進的人而言的。”執著選擇公考之路,張珂然也頗為反感外界關于“公考就是圖舒適的看法”,她認為,有這種想法的人是生活態度的問題,而不是職業的問題。
“如果只把工作當工作的話,那任何工作都是一眼望到頭的,做銷售,一輩子都是銷售;做老師,一輩子都是老師,是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一眼望到頭的呢?”
張珂然顯然還有更高的追求,這份理想中的工作給她帶來了自我認同感。她不覺得公務員的工作特別簡單,而是像小齒輪一樣,在重復的、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推動社會和國家的進步。
資料圖:山西太原,參加公務員考試的考生走進考點 韋亮 攝
“公考熱”背后的冷思考
1994年,原人事部正式建立了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并組織了首屆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錄用招考。有媒體曾統計,當年的國考提供了30余個國家機關的490個名額,最終4400人正式報考,相當于9個人爭考一個職位。
真正的“公考熱”發生在最近十幾年,回顧近10年的國考報考人數,從2009年國考報名人數首次突破100萬,一直到2019年國考招錄,國考報名人數連續11年都在百萬以上。而報名中,動輒“千里挑一”,甚至“萬里挑一”的競爭比,更是讓“公考熱”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
“在眾多就業選擇中,很多人還是選擇公務員作為職業,畢竟這是比較穩定的,待遇有保障的行業。”在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看來,從大學生的職業選擇來看,公務員職業的優勢,一方面是職業體面而受人尊重,另一方面是職業保障和職業預期較為穩定。
資料圖:考生進入考場,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不能否認,每年的公考大軍中,很多大學生是盲從中決定備考,在就業競爭面前,他們將公考作為畢業出路之一,給自己多個機會。”公考輔導專家、犀鳥公考創始人丁亞表示,面對畢業時的迷茫,公務員系統內有比較完善的成長體系和職業通道,這也是吸引年輕人報考公考的因素之一。
丁亞表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速度較快,國家需要充實更多的人才到公務員隊伍中,公考對于人才的選拔也更趨專業性和高素質,大學生群體是選拔人才的重要來源,要吸引他們到基層去建功立業。
正如專家所言,從近年來公考本身的要求來看,招錄政策向基層傾斜,報名門檻逐步提高,職位要求越發明晰等等,國家對準公務員的選拔越來越精細和嚴格。
“就公考本身來說,考生需要理性選擇、認真備考,應該分崗位有效備考,分崗位的意思是要考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專業來選擇適合的崗位,有的放矢,最大程度上做到人崗匹配。”丁亞說。
丁亞表示,每年公考報名都有考生扎堆報名的職位,一些職位的競爭比過高,其實公務員考試只是公職考試中的一種,還有事業單位、選調生考試,一些屢敗屢戰的考生,可以放下對某一個崗位的執著,根據自己的能力去選擇匹配的單位。
汪玉凱表示,近年來國家公務員考試的招錄政策更多在向基層傾斜,“這其實也是給報考公務員的人發出一個重要的信號,不要簡單的想著好高騖遠,要務實。可以去基層踏踏實實獲得鍛煉。”
責任編輯:趙睿
- 國考報名進入最后時段 近80萬人已通過資格審查2019-10-23
- 國考報名近80萬人已過審,國考最熱門崗位,國考2019考試時間2019-10-23
- 2020年國考首次明確 失信聯合懲戒對象不得報考2019-10-21
- 2020國考報名時間\國考筆試時間出爐 2020年國考職位表報名詳細流程2019-10-16
- 國考報名今開始:擬招2.4萬人 政策向基層傾斜2019-10-15
- 國考報名今開始:擬招2.4萬人 政策向基層傾斜2019-10-15
- 2020年國考報名時間 2020年國考職位表 2020年國考有哪些變化2019-10-14
- 漳州兩人一集體獲評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2019-09-09
- 三明縣級事業單位優秀年輕干部可進入公務員隊伍2019-07-31
- 關于福建省第四屆“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擬推薦表彰對象的公示2019-07-18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京滬高鐵籌備上市:隸屬于國鐵集團,曾年賺百2019-10-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