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如去世15周年
今天是張純如去世15周年。她的父母特意為我們錄制了一段視頻,表達了對張純如的思念,并用張純如的名言“the power of one”鼓勵大家,不要輕易放棄理念和夢想,要相信一個人的力量也能改變世界。22年前,張純如正是用一本《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讓歐美主流社會開始關注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
張純如,美籍華裔作家。20多年前,她撰寫的《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震驚世界,蟬聯《紐約時報》最暢銷排行榜榜首長達三個月。這本書揭露了二戰期間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的反人類罪行,使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在她的促成下,《拉貝日記》得以公布于世。一直為南京30萬冤魂奔走呼號的張純如,遭受了難以想象的威脅和壓力。2004年11月9日,她因抑郁癥,在美國加州開槍自殺,年僅36歲。
她曾立志成為律師,為大屠殺幸存者爭取賠償
1995年7月下旬,張純如只身跨越太平洋來到南京,想實地采訪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察看當年的屠殺地點和外國人居住的房屋,收集并翻譯與此相關的中文檔案資料。當時,江蘇省行政學院歷史學家楊夏鳴為她擔當翻譯,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衛星負責搜集文字資料。
“在一次采訪回來的路上,張純如鄭重地說,等到這本書寫完出版后,她要去學習法律,將來代表幸存者與日本打官司,得到日方的賠償。然而還沒有等到這一天,她就與世長辭了。”回憶起張純如,楊夏鳴感到20多年前的事依然記憶猶新。“她也多次說,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悲劇不再發生,避免戰爭,維護世界和平。”
在王衛星的記憶中,張純如情感細膩,愛憎分明,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當我講述南京同胞在大屠殺中所受到的非人折磨和悲慘遭遇時,她有時不得不停下正在打字的雙手,以穩定情緒。”
王衛星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當年張純如來到南京時,還帶來了在美國復印好的1937年的南京地圖。“她采訪完幸存者后,都會在那張地圖上畫出幸存者的逃生線路圖,再和大量史料進行比對,來證明幸存者的回憶夠不夠準確,可以看出她是非常嚴謹的。”王衛星說,張純如也為當時的南京帶來了很多珍貴的外國資料,比如《魏特琳日記》等。“很多人都認為她得到了南京學者的幫助,實際上她也為南京學者的大屠殺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黃小群
- 張純如去世15周年怎么回事?張純如是誰個人資料去世原因是什么2019-11-10
- 張純如去世15周年怎么回事 張純如是誰去世原因是什么生前事跡揭秘2019-11-09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新版醫保目錄1月1日起實施 70種藥品降價6成2019-12-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