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知情人透露:“考拉征信、AdMaster等大數據公司的高層,均被警方帶走調查。”
考拉征信對此并未正面回應,只是稱“整治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而AdMaster拒絕接受采訪。
整個數據行業如履薄冰。
“現在90%的大數據公司都不再開展新業務。”多位業內人士稱,希望監管能出臺“數據監管”細則,不然整個行業都會“停工觀望”。
01 深陷風波
“考拉征信被警方帶走調查,但似乎不是因為整個公司,只是因為某些高層。”多位知情人士透露。
“十一前就被帶走了,但目前尚無結果。”知情人士透露,這次的大數據整治之風,正是從考拉征信事件開始的,此后,涉及的公司越來越多。
緊接著,相關部門約談了很多大數據公司、互聯網公司、征信公司,甚至還有電商平臺,要求大家做好數據管理工作。
這就像是一個龍卷風漩渦,很快整個行業都被裹挾其中。
作為八大個人征信試點機構之一,考拉征信是由拉卡拉聯合藍色光標(5.430, 0.02, 0.37%)、拓爾思(12.510, -0.03, -0.24%)、梅泰諾、旋極信息(5.430, -0.06, -1.09%)、廣聯達(36.000, 1.13, 3.24%)、北京潤安等公司出資成立的獨立第三方征信公司。
目前,考拉征信的相關部門并未正面回應此事,而是稱:“整治是為了更好地發展。”
“考拉征信公司嚴格按照《征信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依法合規開展業務,嚴守信息安全的責任。”他們表示,大數據行業的市場秩序尚在形成與完善之中,會支持國家有關部門對行業進行整治和規范。
在考拉征信之外,接近監管的知情人士透露:“知名大數據公司AdMaster也在接受調查中。”
據官網顯示,AdMaster是精碩科技集團下屬事業部,是一家獨立的第三方數據技術公司。
但行業的共識是,這是一家數字營銷公司。
有媒體曝出,這家公司在2010年獲得了朱嘯虎創辦的“金沙江創投”的投資。
2014年,AdMaster年收入突破1億元,并已于當年3月開始實現盈利,其中廣告監測業務約占7成。
今日下午,一本財經前往AdMaster北京總部詢問此事,工作人員以“所有負責人都不在”為由,拒絕采訪。
他們表示會聯系一本財經回應此事,但截至晚上6點半,并未作出任何回應。
寶付支付母公司“漫道金服”,近日也中止了IPO審查。
有媒體稱,中止的原因可能出在客戶身上。
寶付支付在招股書中公布的26家合作公司,已有5家平臺被立案,3家平臺出現逾期,1家平臺被宣判。
其中還包括“錢寶網”和“某租寶”。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寶付支付也因數據問題被調查。”但寶付支付的公關否認了此事。
02 黑市鏈條
最近的大數據整治,除了因為公安系統的“網格照片”外泄,還因為網貸行業的數據外泄問題嚴重。
在現金貸行業,用戶數據的“共享”現象,早已泛濫成災。
很多現金貸用戶反映,他們只要注冊過一個平臺,就會收到幾家,甚至幾十家平臺的貸款電話和短信。
最近媒體報道了一起事件:溫州的一位用戶周先生,在最近收到了不少貸款的短信。
緊接著,周先生下載了其中幾個APP注冊,填寫了自己和兩個家庭成員的聯系方式。
隨后,周先生并未收到貸款,就卸載了APP。沒料到,他開始每天收到幾十個平臺的“貸款騷擾電話”,他的兩個家人也接到了騷擾電話。
是誰泄露了他的信息?
周先生展示的截圖中,除了白鴿錢包、小順花和77速貸之外,還有一個來自“榕樹貸款”。
榕樹貸款背后的公司為深圳數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企查查顯示,它由百融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融)百分之百控股。后者是大數據行業排名靠前的公司,知名度極高。
也就是說,榕樹貸款就是百融旗下的貸款平臺。
但榕樹貸款的負責人表示,公司從未將用戶相關信息,透露給任何第三方。
隨后,周先生報警,警方介入調查,最后發現,柳州有一家公司,專門收集這些貸款信息,再將這些數據打包出售給現金貸公司,用作電話或者短信營銷。
而此時,這家公司已收集了2000萬條公民信息。
“現金貸行業的數據共享,幾乎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某現金貸的風控總監趙勤稱。
這條產業鏈是怎么形成的?
第一個途徑,就是現金貸平臺的主動出售。
“一些現金貸平臺直接將自己的數據出售,除了貸款之外,再賺一次賣數據的錢。”趙勤稱,這樣的行為,也可能是內鬼所為。
在地下,有大量靠著收集這些數據為生的“營銷公司”。
一本財經聯系到一家專門收集貸款數據的公司,其負責人稱,一個貸款用戶數據,他們可以出價0.5元到5元。
“如果是特別好的用戶,我們可以出5元一條。”該負責人稱。
而所謂“特別好的用戶”,就是在一些優質現金貸平臺上,從未有過逾期的核心用戶。
“我們的客戶都是一些小的現金貸公司,他們沒有用戶,要開展業務,只能買我們的數據。”該負責人稱,他們甚至還有電銷團隊,幫助現金貸平臺去“獲客”。
另一方面,用戶的“二次營銷”,早就成為現金貸行業的第二大盈利點。
“我們平臺上,很多用戶都不會通過審核放款,用戶直接流失,太可惜了,所以我們就會將這些被拒的用戶,再賣給其他平臺。”趙勤稱,他們靠“二次營銷”用戶,一個月就能賺上百萬。
趙勤并不避諱這一點,甚至表示,這是“合情合理”的。
而另一個信息的巨大出口,就是現金貸的“服務商”。
很多小的現金貸平臺,為了節約成本,并不會自己開發系統,而是買一套“現金貸系統”,每年支付幾十萬。
而這些服務商,會將用戶信息收集起來,再將其出售給其他準備做貸款的公司。
最近神秘失聯的“有脈金控”,就是現金貸最大的系統服務商。
“有脈金控的失聯,就有可能和數據問題有關。”趙勤和多位知情人士透露。
個人數據變得極為敏感,現在就連企業數據,也開始變成燙手山芋。
最近,多位提供企業數據的公司稱,“稅務數據”開始嚴控。
“稅務數據前兩年用得好好的,今年很多地方突然就不能用了。”業內人士說。
正規的稅務數據,都需要法人簽授權書。
但行業的現狀是,稅務數據,大都是來自“代理記賬”公司。
目前,這樣的獲得方式已不合規。
個人數據和企業數據的嚴控,將帶來什么樣的連鎖后果?
03 停工觀望
最近的大數據行業,都開始了“停工觀望”。
“除了老客戶,我們幾乎不接受新客戶。”一家大數據公司的商務負責人錢一陽稱。
而原來的數字營銷、黑名單等多條業務線,“全停”。
“90%的大數據公司,都處在停業觀望的狀態。”錢一陽稱,除了維持一些毫無風險的業務外,他們幾乎不再展業。
“我們以前合作的一家公司,能提供100多個數據維度,現在只能提供20個。”一家乙方公司稱。
大量的數據公司已經開始轉型。
“我們轉型區塊鏈了,因為數據行業現在是一個高危行業。”某大數據公司的創始人稱。
而對整個金融科技行業而言,大數據就是土壤。
沒有土壤的金融,如何開花結果?
金融科技行業開始緊縮。
首當其沖的,就是“地下現金貸”。
去年年底,現金貸行業監管之后,整個行業都處于收縮狀態。大的平臺畏畏縮縮,亦步亦趨,但強大的“地下系”卻開始形成。
兩千家以上的地下團隊,開始繁榮。
一家小現金貸公司的運營服務人賀敏稱,在地下,存在著大量的小現金貸平臺。
它們經常打游擊戰,有無數的馬甲包,如果第一家平臺下線或者被查,它們就換下一個馬甲包上。
賀敏工作半年,公司已換了4個平臺名字。
而他們展業的方式,就是購買“數據”。
“只要用戶數據在,平臺叫什么名字根本不重要。”賀敏稱。
但最近,賀敏的平臺暫時停業了,“因為我們所有的數據都是買的,現在不敢打電話了。”
有脈金控的神秘失聯,讓這些地下現金貸平臺變得“謹小慎微”。
這條產業鏈,并不是“密不透風”。
“現在用戶也開始變得精明。他們收到騷擾電話后,就會報警或者投訴。”賀敏表示。根據電話號碼追蹤,很快就能拔出蘿卜帶出泥。
趙勤透露,這次很多公司被調查,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用戶舉報”。
“先等風頭過去,看情況再決定什么時候展業。”賀敏稱,她身邊的小現金貸平臺,幾乎都停工了。
而給消費金融和銀行提供的很多數據服務,也幾乎暫停。
“數據緊縮,可能很快就會波及這些金融業務。”趙勤稱,現在還沒影響,是因為這些金融機構還在給老用戶放款,只是“拓新”暫停。
但后期的影響,可能會很快顯現,“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以后的大數據行業,監管規劃的路,到底在何方?
“大數據公司以后可以做一些建模工作,輸出的數據,也必須脫敏。”接近監管的知情人士透露,數據公司,最好只給客戶提供一個結果或者分數,而不是直接輸出數據。
幾乎所有的業內人士都在呼喚“數據監管”的細則。
“請告訴我們,哪些是可以用的,哪些是違規的。”多位從業者稱,劃好了紅線和雷區,行業才能繼續推進。
不然,整個行業都會停工觀望,停滯不前。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責任編輯:黃小群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新版醫保目錄1月1日起實施 70種藥品降價6成2019-12-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