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大家對于社會信用體系恐怕已經非常熟悉,尤其是這個體系中涉及到的“老賴”、“黑名單”、“聯合懲戒”等等,更是印象深刻,因為很多失信行為和影響公共秩序的行為,都已經被逐漸納入這樣一個體系,與此同時,由于被納入的領域越來越寬泛,當然也帶來了一些疑問和爭議。這兩天,一個與我們每個人都有關系的領域,因為與社會征信體系的掛鉤,引起了非常大的討論。
“無償獻血與社會征信系統能畫上等號嗎?”
“無償獻血跟征信掛鉤引爭議 征信系統的邊界在哪”?
“獻血納入征信系統,可否發揮正反雙重作用”?
……
這些討論和質疑,來源于衛健委聯合其他11個部門一起下發的一個鼓勵無償獻血的文件,在這個文件中,有一條提到說“各地應當探索將無償獻血納入社會征信系統”,無償獻血要與征信掛鉤?一下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因為這可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系。在新浪微博上的話題中,關于這個話題的討論,已經有1200多萬的閱讀,1799人參與討論,而從媒體關注的方向來看,基本上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問號,大家的疑問很多,擔心也很多。
好了,無償獻血,能“征信”嗎?可行嗎?面對全國各地都在搭建的社會信用體系,我們該如何利用好這樣一個體系?先去看看關于無償獻血要征信的事兒,人們到底在擔心什么。
“二代征信系統即將上線,無償獻血將被納入征信”;
“無償獻血擬納入征信值得商榷”;
“無償獻血,勿將‘光榮榜’做成‘征信榜’”。
今天,還是有不少媒體,對“無償獻血是否應該納入征信”這個話題,發出各種各樣的評論;
今天,在互聯網上,有關“無償獻血跟征信掛鉤”的討論,也依然熱烈。
對于這樣一個新舉措,有人反對,有人擔心,也有人表示贊同。
公眾的關注和討論,來自于11月14日,國家衛健委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無償獻血工作健康發展的通知》。在這份通知中,有這樣一段表述:各地應當探索將無償獻血納入社會征信系統,建立個人、單位、社會有效銜接的無償獻血激勵機制,對獻血者使用公共設施、參觀游覽政府辦公園等提供優惠待遇,定期開展無償獻血表彰活動。
看得出來,文件的初衷,是希望將納入征信系統,來促進無償獻血工作的發展。但是,在有媒體將“無償獻血將入征信系統”視為新聞點后,卻引發了很多人的擔憂。一個普遍性的理由是,在公眾印象中,征信體系、征信報告本身,是一種“黑名單”機制,公民一旦被記錄,就可能會影響到貸款、買房、就業等一系列領域。而將無償獻血納入征信體系,到底會不會演變成一部分公民的一種負面信息呢?
事實上,在衛健委發文之前,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實施類似的做法。比如江蘇,這個省從2017年,就對無償獻血者實行“三免”政策,其中,獲得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以上的獻血者,可免費乘坐公交地鐵,免門票進政府舉辦的公園,免門診費去政府舉辦的公立醫療單位就醫。
南京的律師劉桂云,從2001年開始無償獻血,每年不間斷,至今累計獻血已有5600毫升。2016年,她就領到了一張“誠信好人卡”。
事實上,“誠信好人卡”,正是將無償獻血納入征信系統的一種嘗試。目前在南京,只要獻血滿4000毫升的無償獻血者,經過信用審核,就會推薦進入信用紅名單。下一步,南京還將推進“四免”政策,激勵更多的無償獻血者加入。
在山東威海,從去年開始,參與無償獻血,也被作為良好信息,為個人信用加分。目前,已經有數萬名無償獻血者獲得信用加分,他們將有機會在公立醫院、金融活動、行政許可、評先選優等活動中,享受特殊待遇。
此外,還有江西,他們也是在去年下發文件,探索將獻血記錄與個人、單位征信體系,進行有效結合。
無償獻血,怎么和信用體系掛鉤?
無償獻血要和社會征信掛鉤,這兩天這個爭議一直在持續,我們也仔細看了很多人的觀點,發現有個基本的概念大家還沒有搞清楚,無償獻血,到底要掛鉤的是哪一個征信體系,我們來看一下。
我們現在統一的一個大的稱呼叫做“社會信用體系”。這里面分三個具體的系統。
一是“個人征信系統+企業征信系統”,這個是中國人民銀行主辦的,重點是金融領域和部分市場經濟活動領域的信用建設,有個人也有企業,而且這個系統目前有相關法律法規,最高級別的是國務院出臺的《征信業管理條例》。這個信用體系是根據世界統一的規則來制定的。
第二個和第三個,分別是“社會誠信體系”和“社會文明體系”,這兩個是一類,是國家發改委主辦的,這個是我們自己特有的要建立起來的一個社會信用體系,重點在社會、政務、司法等領域的信用行為。這個體系,目前還沒有出臺相關的法律,《社會信用法》已經列入立法規劃,而且這個體系,各個部門以及各個地方,都正在探索建立過程中。而如今引起爭議的無償獻血,要掛鉤的主要是第二種。
而在我們的社會信用體系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是懲戒體系,但其實我們還有紅名單的激勵體系。
我們再來看,對于無償獻血要與社會征信系統掛鉤,究竟是要怎么掛?
健全無償獻血激勵機制。各地應當探索將無償獻血納入社會征信系統,建立個人、單位、社會有效銜接的無償獻血激勵機制,對獻血者使用公共設施、參觀游覽政府辦公園等提供優惠待遇,定期開展無償獻血表彰活動。
從這段原文的表述中,似乎激勵是目的,但是在公眾的概念中,社會信用,似乎更加起到的是一種懲戒作用,無償獻血與社會征信掛鉤,到底是要怎么掛,接下來我們要來連線一位參與這個政策制定的嘉賓,她是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 郭燕紅
類似像無償獻血與社會征信掛鉤引發爭議的事情,最近一段時間發生的不少,為什么會屢發爭議,這樣的爭議,給我們正在建設中的社會信用體系提了什么樣的醒?我們繼續往下看。
不僅僅是無償獻血,在全國各地,還有很多被納入征信系統的行為,引發了一些爭議。比如今年9月1日,《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實施,其中,就有這樣一條規定。
信息的傳播,總是容易被簡單化。西安的這條規定,一時間,變成了“垃圾不分類,就要影響征信”的擔憂,開始在網絡上流傳。于是,就有網友質疑,不按規定扔垃圾是否應該簡單地用征信來治理。
9月8日,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在回復網友留言時表示:事實上,《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中提到個人征信系統,與央行的征信不是同一系統。
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則對媒體表示,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設定了階梯式違法處理程序,首先是進行勸誡教育,若拒不改正再進行處罰,處罰后仍屢教不改的,才有可能納入個人征信系統。西安市以公共信用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的、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將于2020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納入征信系統工作,會伴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進度而不斷完善。
在西安,是垃圾分類。而在今年三月的浙江,引發大家對征信邊界討論的,卻是跳槽頻繁這類行為。信息的源頭,是浙江省的人力社保專家和企業人士,在寧波舉行的一場座談會。
在企業提出招工難、留人難問題之后,浙江省人社廳負責人就表示說,要用信用體系來約束這樣的行為。
正是這個表態,引發了頻繁跳槽也要影響個人信用的質疑。隨后,浙江省人社廳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這是誤解。正常跳槽不會影響個人信用,主要針對的是惡意頻繁跳槽,以此向單位索要經濟補償的行為”,該工作人員同時表示,“目前人社信息體系正在研究,尚未建立,如果制定相關細則,一定會多方聽取意見建議,兼顧企業和個人的利益。
事實上,在2014年國務院出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后,各地都在積極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這個過程中,哪些行為該被納入信用體系,到達什么程度可以被納入,信用體系的邊界在哪里,也出現了一些爭論。
社會信用體系,邊界和標準在哪里?
無償獻血與社會征信掛鉤引起的討論和爭議,需要更多的宣傳和信息上的溝通,讓公眾消除誤解和擔心,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起事件又像是我們信用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因為最近我們看到了很多地方,在出臺與社會征信有關的政策時,總是會引起一些爭議和疑問,這些爭議和疑問,究竟給我們正在建設中的社會信用體系,提了一個什么樣的醒?接下來我們要連線一位非常權威的嘉賓,他是中國市場學會信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林均躍,他被認為是中國信用理論建設這方面的奠基人。
無償獻血的政策初衷,征信體系的政策初衷。
央行,不斷提升的征信系統;各地,不斷推進的信用體系。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七子之歌新傳唱人是誰?龍紫嵐個人資料為什么2019-11-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