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養育一個孩子到初中畢業的家庭總投入接近84萬;孩子在家做功課時間3小時效果最佳;補習班對英語和數學的成績影響最大;母親學歷越高孩子成績越容易出彩。
12月9日,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人口所發布了一份關于上海市中小學生成績變化及影響因素調查報告,從性別、出生地分布、年齡等多個角度展示了上海中小學生從2012至2017年5年間的變化特征。本次會議是上海社會科學院2019年第四季度成果系列發布首場,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宣傳部(院科研成果傳播辦公室)主辦。
“上海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一是學生成績的戶籍差異在縮小,本地生成績依然超過外地生,但各科平均成績的差距減少,尤其物理化學兩科,下降10分左右;二是學生成績的性別差距縮小。女生成績依然比男生成績好,但大部分各科平均成績的差距都有所下降;三是中心城區與遠郊區學生的平均成績差距縮小。孩子在家學習時間與各科平均成績的關系呈“倒U型”,2-2.5小時最佳。在校學習時長對數學和英語兩科的影響較大,對語文影響相對較小。”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了這份報告的部分結論。
2012年和2017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人口所開展了兩次上海中小學生學習情況調查,調查中在上海市中心城區、近郊和遠郊共抽取了7所學校,對其中21個小學班級(3-6年級)、24個初中班級(7-9年級)的全體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獲得樣本,在上海市中心城區的靜安區、近郊的嘉定區和遠郊的青浦區三區范圍中,共抽取了7所學校。并在每個學校的七個年級段隨機抽取一個班級發放調查問卷。
本地生各科成績依然超過外地生,但差距有所縮小
與2011年相比,2016年上海本地生的各科平均成績依舊超過外地生,但外地生和本地生各科成績的差距有所減少。具體來看,語文成績的差距由1.94降到了0.49,數學成績的差距由6.94下降到1.71,英語成績的差距由9.66下降到5.66,物理成績的差距由19.23下降到8.78,化學成績的差距由20.22下降到11.71。其中,物理、化學兩科,本外地生成績的差距值下降幅度非常大,下降10分左右,數學和英語兩科,下降幅度也較大,下降5分左右,語文下降幅度較小,為1分左右。
2016年和2011年上海和外地學生各科平均成績差值比較
女生依然比男生成績好,但成績差距縮小
2017年調查發現,在7個年級全部調查對象中,除了化學男女生成績幾乎沒有相差外,女生的各科平均成績都高于男生。其中,數學成績相差最小,為2.33分,英語成績相差最大,為6.78分。甚至在一般認為男生較為擅長的物理學科中,女生成績都比男生高出3.22分。
2016年男女生成績整體情況對比與2011年呈現出相似情況,即女生依然比男生成績好,但差距在縮小。男女生分數差距最大的科目仍然是英語,但英語、語文、化學三科男女生成績差距都在減少,甚至化學成績出現反超情況。具體來看,語文成績差值由4.25降到3.44,英語成績差值由7.62下降到6.78,化學成績由女生超過男生6.36分變為男生超過女生0.3分。數學和物理兩科,相比2011年,女生與男生差距拉大,分別超過2.33分和3.22分。
中心城區學校成績下降,遠郊區學校成績上升
2017年調查發現,靜安區中小學生的總平均成績及各科平均成績都領先于其他兩個區,其次是近郊嘉定區,最后是遠郊青浦區。青浦區學生總平均成績與靜安區相差達13分,各區教育水平不均衡,差異較大。
從學科來看,各校數學成績差異最大,其次是英語、化學、物理,語文成績差異最小。由此可見,各區各學校之間發展不平衡,各科成績也存在較大差異。
相比2011年,從整體來看,靜安區中小學生總平均成績依然是三區最高,其次是嘉定、青浦,但三區之間總平均成績差距縮小。2016年靜安區總平均成績、嘉定區總平均成績都出現下降情況,只有青浦區總平均成績則有大幅度上升。靜安區學生總平均成績下降幅度為2.29分,嘉定區學生總平均成績下降幅度為1.52分,青浦區上升10.44分。
2016年各區各科平均成績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四川綿陽4.5級地震什么情況 綿陽安州區附近發2019-12-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