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教育部官微公布了一則重磅消息,教育部制定出臺了《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也稱“強基計劃”),這也就意味著2020年起,不再組織開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起步階段,教育部遴選部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開展試點。根據教育部公布的名單,有36所雙一流高校入選,四川有四川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兩所。
“強基計劃”到底是啥?
對高校招生和人才培養有什么影響?
教育部給出了官方解釋。
立足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改革招生選拔模式。探索建立基于統一高考的多維度考核評價學生的招生模式。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確定參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單。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根據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按考生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進行錄取。對于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并提前向社會公布,考生須參加統一高考。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高校對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單獨制定培養方案,采取導師制、小班化等培養模式。建立激勵機制,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暢通成長發展通道,對學業優秀的學生,高校可在免試推薦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學、獎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推進科教協同育人,探索建立結合重大科研任務的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入校后原則上不得轉到相關學科之外的專業就讀。
健全公平公正保障機制。嚴格高校考核,筆試、面試均須安排在國家教育考試標準化考點進行,面試采取專家、考生“雙隨機”抽簽的方式,全程錄音錄像。完善信息公開公示,加強違規違紀查處。將強基計劃招生及人才培養工作納入巡視和督導的工作范圍,建立動態準入退出機制。
強基計劃和原自主招生有哪些區別?
一是選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而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二是招生專業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專業范圍;強基計劃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安排招生。
三是入圍校考的依據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圍依據主要是考生的申請材料;強基計劃的入圍依據是考生高考成績,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并提前向社會公布。
四是錄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采取降分錄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線;強基計劃將考生高考成績(不低于85%)、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和綜合素質評價等折算成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五是培養模式不同。相關高校對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在培養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將實行小班化、導師制,并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暢通學生成長發展通道,實現招生培養良性互動。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長沙市文旅廣電局長“拍了拍”你并為你展開一2020-08-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