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記憶:突破暖心提氣
——2019標志性經濟數據大盤點
【經濟界面】
時光穿梭如白駒過隙。回望2019年,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太多重要的瞬間留存在記憶中。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隆重慶典似乎還在昨日,2020年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個日日夜夜。回望 2019年這個關鍵之年,有很多的維度和視角,而不久前中國經濟年報數據的集中發布,讓我們發現了一種特殊的記憶方式——數字記憶。這一年,一項項標志性的經濟數據在汗水澆灌中誕生,以獨有的方式展現著中國風采、中國力量、中國精神。
數據無聲,內涵豐富。它以理性嚴謹的特殊方式告訴世界,邁向中華民族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我們擁有怎樣的信心和力量。
突破!這些數據定格經濟大國跨越新臺階的時刻
【場景】2020年1月17日上午,北京,西長安街11號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中外記者匯聚,8點半就已有記者到場守候。10點正式發布時間一到,一條震撼的信息立刻通過各新媒體平臺迅速傳遍世界——“重磅!我國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新聞發布會結束時已近中午12時,記者們又涌到前邊,將新聞發布人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團團圍住,依然有很多的問題期待他的回答。
數據1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突破了10000美元——人均GDP是比較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跨越這個節點,一國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費結構、市場規模、創新條件都將邁上新臺階。
數據2
6.1%——2019年,中國GDP達到990865億元,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符合6%-6.5%的預期目標。
數據3
30733元——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首次突破3萬元。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與人均GDP增長大體持平。
2019年,中國人均GDP已經突破10000美元,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這不僅意味著我國經濟總量不斷擴大,而且表明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在穩步提升,人民生活在持續改善,這不僅為中國今年實現全面小康打下堅實基礎,而且為全人類的發展進步事業作出了我們應有貢獻。它具有重要的標志性意義。”寧吉喆表示。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8年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上的國家人口規模約15億人。隨著總人口達到14億的中國步入人均GDP10000美元以上國家的行列,全球在這個行列的國家人口規模將接近30億人。全球70多億人口當中,由于中國的加入,有30億人口人均GDP都達到了10000美元以上。這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進步,也是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新興經濟體對世界作出的貢獻。所以說,把中國的事辦好,就是對世界的貢獻。
雖然人均GDP與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是同一個概念,但從數據來看,“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3萬元,這也為2020年最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良好基礎。”寧吉喆表示。
2019年中國GDP6.1%的增長,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在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位居第一。
從世界范圍內看,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1月出版的《全球經濟展望》所進行的預測,2019年高收入國家經濟增長1.7%,發展中國家增長3.7%;其中,美國增長2.3%,歐元區增長1.1%,日本增長1.1%,巴西增長1.1%,俄羅斯增長1.2%,印度增長5.0%,南非增長0.4%。在外部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復雜局面下,我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顯示出強大韌性。
從歷史的坐標看,這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數據。1952年,我國GDP總量僅為679億元,1986年GDP總量突破萬億元大關,2000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GDP總量在五年之內連上70萬億元、80萬億元、90萬億元臺階,2019年接近100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0%左右。
同時寧吉喆強調,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仍然沒有改變,中國人口多,生產力總體還不發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也仍然沒有改變,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久久為功、艱苦奮斗。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四川阿壩州4.5級地震怎么回事?四川阿壩州4.52020-01-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