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決定,進一步提升天津“小湯山”海河醫院的接診能力,加快天津市海濱人民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天津市津南醫院(新址)作為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定點醫院的建設,4家醫院累計床位將達到2130張。
截至2月3日上午10時,本市共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56例,而天津的“小湯山”海河醫院共有床位600張。但本著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的原則,市防控指揮部還是決定再備三座“小湯山”,其中,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預留床位500張,天津市海濱人民醫院預留床位500張,天津市津南醫院預留床位530張。
延伸閱讀:
深圳版“小湯山”連夜建設,面積超6萬平米,新增千張床位
2月2日23時,記者連夜探訪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二期建設工地,施工隊伍連夜搶建,預計項目面積將超過60000平米,建成后可以新增1000張床位。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施工項目被外界稱為深圳版“小湯山”。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1月21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確認廣東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確診病例14例,并公布了全省30家定點醫院,其中深圳市只有一家,為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官網顯示,該院是一家三級甲等傳染病專科研究型醫院,主要承擔深圳市及周邊港、澳、珠海、東莞、惠州地區的傳染病與重大疫情的防控以及深圳市民的綜合醫療服務。
據“南方+”2月2日報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后,深圳全部確診和疑似病例患者集中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救治。1月28日晚,為騰出適量隔離床位,該醫院啟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患者轉診。
上述報道顯示,在廣東省政府新聞辦疫情防控第七場新聞發布會的答記者問環節,面對記者提出的“深圳如何應對節后人流返深潮帶來的疫情防控挑戰、深圳是否有足夠的救治能力”問題,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副總指揮吳以環、深圳市衛健委主任羅樂宣回應時提到,加快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二期建設,短時間內能夠增加1000張床位來應對救治病人的需要。
“按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的要求,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轉移了普通的病人,騰出了1100張床來保障收治能力,同時也加快了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二期建設。”吳以環說。
據深圳市衛健委公布的數據,截至2月2日24時,深圳的“新型肺炎”病例已累計達226例,為廣東省病例最多的城市。
戰瘟神!期待“小湯山奇跡”再次上演
為應對疫情,目前小湯山醫院已經啟動修繕。據北京市衛健委主任雷海潮介紹,各地版的“小湯山醫院”都在緊鑼密鼓的建設當中,修繕北京小湯山康復醫院,是為了提供更好的就診條件,視疫情變化啟用作為補充。未雨綢繆,嚴陣以待,無疑是最負責任的做法。
17年前,北京戰勝SARS病毒的“小湯山奇跡”,如今被各地迅速復制。其中,最牽動人心的,是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緊張建造。無數網友關注工程進展,央視頻、人民網為此開通直播平臺,實時全方位呈現建設現場畫面,觀看人數三日內超兩億人次。網友們自稱“云監工”,通過直播鏡頭“監督”醫院的建設進度。云監工,當然不是對施工有什么懷疑,恰恰是要為施工加油,既包含了對戰勝疫情的高度期盼,也是一種眾志成城的信心表達。成千上萬的云監工“在線圍觀”,也很好地表明,疫情面前,沒有人是旁觀者。
各地搶建“小湯山醫院”的意義不言自明,與時間賽跑,就是與生命賽跑。17年前,北京建成小湯山醫院,只用了7天;武漢火神山醫院1月23日夜開建,估計2月3日建成;1月25日,武漢決定再建雷神山醫院,預計2月5日即可交付使用。吸引“云監工”們的,除了對疫情的關切,也有對“中國速度”和“中國質量”的贊許。17年前,小湯山醫院一周內能夠橫空出世;17年后,我們更有足夠的能力,在最短的工期內,完成更高配置的“戰時醫院”。
17年前,小湯山最后一批康復出院者打出了橫幅:“走出小湯山,一生都平安”。期盼各地版“小湯山醫院”早日建成,期盼“小湯山奇跡”再次上演,疫情魔鬼終究無處可藏,所有患者一生平安。
責任編輯:黃小群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長沙市文旅廣電局長“拍了拍”你并為你展開一2020-08-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