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也正在顯現。在昨天(3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這種影響是階段性的、暫時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疫情對經濟影響是階段性、暫時性的
面對疫情,服務行業首當其沖。尤其是春運期間,各種交通方式旅客發送量都明顯下降,電影票房、旅游收入和餐飲收入同比也明顯下滑。但同時,網上購物、網上訂餐、網上娛樂等數字經濟新業態十分活躍。
對此,連維良回應,疫情對經濟影響的大小,取決于疫情防控的進展和成效。需要強調的是,這種影響是階段性的、暫時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我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也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目前當務之急,還是集中精力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有力有序、科學周密、精準施策,有效防控疫情,讓疫情的拐點盡快到來,盡早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各部門、各地方出臺多種措施 為企業減負助力
面對疫情,各部門迅速反應:2月1日,央行等五部門要求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2月2日,財政部又發布通知,要求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貸款給予財政貼息支持。昨天,央行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并下調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購利率10個基點。
各地也出臺措施,尤其減輕中小企業的壓力。蘇州出臺十條優惠政策,包括減免房租、減免稅費、扶持中小企業創業園等,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上海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等措施,直接為中小企業減負超過127億元;北京出臺19項重磅措施,對因受疫情影響經營暫時出現困難、但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努力做到應續盡續、能續快續。
對于一些外貿企業來說,在商品交易和物流方面遭受影響,可能無法履行相關合同。貿促會表示,將為外貿企業提供不可抗力證明,減少經濟損失。在昨天的發布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介紹,很多外貿企業正在迅速恢復產能,各部門、各地方也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企業減負助力。
王炳南說:“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也相信處于全球供應鏈各環節的政府和市場主體,會為來自中國的商品、服務和輸華的商品提供更多的貿易便利。”
生活物資供應有保障 病毒檢測試劑盒產能恢復
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大中城市的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如何促進生活必需品的保障?“口罩荒”何時能夠解決?相關部門負責人一一作出回應。
生活物資供應保障如何,價格是最重要的標志。數據顯示,2月2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超市和集貿市場平均零售價格,豬肉、牛肉、羊肉、雞蛋比前期的高點,分別下跌0.3%、0.6%、0.8%和1.3%,15種蔬菜平均價格下跌6.2%。連維良說,從供應來看,全國絕大多數生活物資,特別是食品供應是有保障的。“局部地區存在的短時間供應緊張的問題,主要還是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過程中給物流增加了一定困難,有些地方存在蔬菜到達終端市場不及時的情況,這些問題我們正在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最近湖北方面不斷傳出物資告急的消息,特別是前線的醫療物資存在著嚴重的不足。也有人反映,檢測的試劑不夠,導致一些病例無法在第一時間得到確診。對此,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表示,病毒檢測試劑盒的產能已經恢復:“到2月1日,我們日產量已經達到了77.3萬人份,相當于疑似患病者的40倍,從總的供應來看,已經基本滿足要求了。當然,產能還沒有完全恢復,只達到了百分之六七十,后續的工作主要還是恢復產能。”
每天2000多萬只 口罩產能正逐步恢復
提到“口罩荒”問題,田玉龍回應說,目前產能正在逐步恢復。“特別要強調的是,湖北產能恢復得也非常快。特別是在醫用防護服、護目鏡等醫療物資上,湖北的產能已經上來了,大大緩解了前線的醫用物資緊缺問題。當然,現在醫用防護服、N95口罩,目前仍然處于‘緊平衡’的狀態。”
我國口罩產業總體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只,這個產能也是全球最大的。發布會上,連維良也給口罩生產企業吃下了一枚“定心丸”:“我們已經按1倍以上的規模組織了產能,準備了原料,并且啟動了增產增供。不少企業擔心將來會不會產能過剩,我們明確告訴他們,疫情過后富余的產量,政府將進行收儲。只要符合標準,企業可以開足馬力組織生產。”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湖北省紅十字會3名領導張欽陳波高勤為什么被2020-02-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