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2日電 國家航天局22日在官網進行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新聞發布,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葛小春22日表示,4月24日10時,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將通過線上方式舉辦。屆時,將舉行航天日旗幟交接;三位2020年“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公開亮相;2020年航天日宣傳片將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將公開等等。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網站
葛小春稱,一年一度的航天日海報征集活動,今年吸引了更多的社會公眾參與,共收到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在內的全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海外地區的有效參評作品1893幅,作者年齡最小的5歲,最長者66歲。經過專家評審,由李杰設計的海報最終脫穎而出。專家評審認為,該海報視覺沖擊力強、主題表達明確,體現了中國航天發展的歷程及無限未來,生動詮釋演繹了“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這一主題。公眾可從中國航天日微信公眾號、國防科工局網站、國家航天局網站下載。
葛小春指出,自去年第四個“中國航天日”以來,中國航天全力推進航天事業發展。
一是空間科學方面,推動科學探索。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的嫦娥四號任務中,嫦娥四號著陸器和月球車已在月球背面順利完成16個月晝的科學探測工作,近日迎來第17月晝,目前性能穩定,狀態良好,月球車創造了月面工作最長世界紀錄,取得了大批原創性科學成果。
二是空間技術方面,推動科技創新。實施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我國首次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技術試驗等多項任務,推進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重大專項建設。
三是空間應用方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高分、北斗組合精準標繪、高精度定位,全網見證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國速度,為戰役提供新“武器”,科技報國、科技惠民輻射效應凸顯。
四是深化國際合作交流。國家航天局發表《中國航天助力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聲明》,中國高分衛星16米數據向全球開放共享,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國家航天局向全球發布嫦娥六號及小行星探測任務合作機遇公告,推動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國際合作;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成功發射,是高技術領域南南合作的典范;中法海洋衛星交付,推動航天應用。
責任編輯:趙睿
- 中國2020火星探測怎么回事?2020火星探測有什么意義任務2018-11-06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廣東南嶺拍到海南虎斑鳽怎么回事 海南虎斑鳽2020-04-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