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城市具備用大腦思考的能力,這不是投錢就能解決的問題
杭州“大腦”究竟開了什么腦洞?
■本報見習記者 朱凌君 鞏持平
◆城市大腦最終可能要為城市生活打造一個數字化的界面。在如此龐雜的數據中,如何利用好市場和政府兩只手,如何推進政府和城市大腦更多良性互動,還需繼續探索
杭州的城市大腦火了之后,常有全國各地的考察團去看。相關負責人經常被問同一個問題:我們也想做城市大腦,要投多少錢?這個問題有些外行,而且不好回答。老法師的標準答案是:這不是一個投錢就能解決的問題——要企業、民間組織、街道居委會等各方力量不斷碰撞磨合,從老百姓的需求中不斷發現問題,從需求出發倒逼政府部門自我改革,減少各類辦事審批流程,再讓各方在受益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經歷這樣的過程,城市就具備了用大腦思考的能力。
3月3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時說,城市大腦是建設“數字杭州”的重要舉措。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大城市也可以變得更“聰明”。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設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提出要建設城市大腦的城市至少500多個,但究竟怎么做呢?記者去杭州實地調研,從一個個案例中找尋線索、追問答案。
始于數字治堵
時間退回到2016年。當年的云棲大會上,杭州宣布啟動城市大腦建設。所謂城市大腦,是為城市生活打造的一個數字化平臺,將原本散落在城市生活中的數據匯集起來,并通過整合分析,實現對城市的指揮、調動和管理。用杭州市副市長陳衛強的話說,是要為城市生活打造一個數字化的界面,讓人們通過這種界面去觸摸城市的脈搏,去感受城市的溫度,去享受城市的服務。同時,也讓城市管理者擁有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最佳工具。
為什么要建城市大腦?最早為了治堵。彼時,杭州是個名副其實的堵城。數據顯示,當時杭州城市快速路處于嚴重擁堵狀態下的時間跨度長達10小時,市中心經常處于嚴重擁堵狀態。
中國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腦總架構師王堅曾感慨:“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從南極到北極,而是從紅綠燈到交通攝像頭,它們在同一根桿上,但從來沒有通過數據被連接過,攝像頭看到的東西永遠不會變成紅綠燈的行動。”城市大腦要做的,其實就是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利用豐富的城市數據資源,對城市進行全局的即時分析,從而有效調配公共資源,不斷完善社會治理。
在杭州,城市大腦從攝像頭得到了即時交通流量,第一次讓城市的交通信號燈能根據即時流量,優化路口的時間分配,提高交通效率。同時,依靠計算機視覺分析能力,利用每一個交通攝像頭對道路進行即時交通體檢。一年后,在試點區域,與交通數據相連的128個信號燈路口,通行時間縮短15.3%。在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500次以上,準確率達92%,大大提高了執法指向性,成效顯著。通過3年多的數字治堵,杭州交通擁堵排名已經從2014年的全國第2位下降至去年的第35位。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城市大腦的迭代升級也推動了杭州交警警務機制的改革。比如,2018年4月,杭州公安交警部門專門建立起信號配時中心,中心接管了杭州市區路口1882個交通信號燈,打破了轄區界限,加強了區域統籌。另外,杭州公安交警部門新成立了交警機動隊,歸屬指揮情報中心直接調度,第一時間快速處置城市大腦發現的各類警情,豐富了勤務層次,提高了處置效率。
賦能區域治理
治堵取得成效后,城市大腦的中樞神經不斷向社會各領域延伸,交通、文旅、醫療成為高頻應用場景。
比如,文旅系統通過商業數據與政府部門數據的多維融合,讓游客20秒入園、30秒入住酒店;停車系統累計完成33.5萬個停車位“先離場后付費”建設,免去排隊交費環節,累計服務143.9萬余車次;醫療系統建設中,上線“先看病后付費”應用場景,全市252家公立醫療機構已全部接入……
此外,2月11日上線的健康碼也是城市大腦的產物。綠、黃、紅碼三色動態管理、新冠肺炎疫情數字駕駛艙實時監測疫情數據、親清在線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緊急狀態下,數據在城市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推動了政府流程再造和管理模式的轉變。
城市大腦賦能區域治理,也是從高頻場景切入的。2018年底,湖濱街道探索建立“湖濱智芯”,用來監測實時人流。轄區地理位置特殊,有西湖邊上的著名景點音樂噴泉,有商業步行街,有全市最大、最忙的地鐵站之一。當時,人員聚集帶來的安全隱患是另一大痛點。
高峰時期,人多到何種程度?湖濱街道黨工委委員王潞給記者講了一件事:2019年元旦,凌晨2點,熱鬧的跨年人群散去,值班民警準備用手機叫車回家,軟件顯示排隊近千人,6點時,那位民警已步行到家,網約車司機才打來電話。
于是,街道和旅委專班合作,接入城市大腦,數據實時顯示人員密度和人流走向,街道聯動各方力量,在人員過密時發出預警,并能提前研判人流引導方向,讓保障力量更快速做出反應。
人員管理只是具體場景之一。對湖濱街道來說,長久以來,還有更大的痛點,即轄區內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周邊道路擁堵和停車難問題。這一問題是街道的老大難。2019年1月,湖濱步行街升級為“國家級”步行街,區塊內原本的車行道改為人行道,還封了兩個停車場,醫院本就就診量高,步行街改建后,車流更為集中,擁堵問題格外突出。
傳統的治堵辦法試過不少。交警在院門口常駐,疏導車輛;醫院也做出讓步,說服院里的專家把車停到院外;四周的非機動車道圍上鐵欄桿,形成硬隔離,自動變成等候區,供入院車輛排隊停靠。
可人力物力投進去了,收效甚微,反倒走入兩邊不討好的死胡同——來看病的車輛進不了醫院,至少有一人留下等候;同時,占道停車被默許,非機動車無路可走,只得緊貼路邊行駛,車輛剮蹭等糾紛時有發生,平均兩天一次,下雨天更糟糕。
街道接到過不少投訴,來看病的有怨言,家屬等在外面特別焦急,周邊市民意見也大,都說車都停到路上了政府還不管管。這些話一直往王潞耳朵里傳,之前,她覺得有心無力,城市大腦的概念誕生后,她動了念頭,想試試看。
部門協同的力量
不過,于湖濱街道而言,智慧街區的改造起初更像一次賭博,輸贏難料。
改造自2019年3月啟動,王潞是具體牽頭人之一。想法很明確,就是要解決長久以來停車的痛點。靠城市大腦就能解決?王潞并不確定。
數據上看,能。城管專班協助下,幾大停車場信息接入街道,王潞他們發現,醫院停車場的確極度飽和,但從區域整體來看,常用車位僅為總車位數量的70%。街道做了一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0%的市民能夠接受在距離目的地500米范圍內停車,而醫院周邊符合條件的停車場很多。街道請專人設計了停車路線,再將高峰時段要錯開的因素考慮進去,最終選定4個商場的停車場。這樣一來,醫院可用停車位一下由120個增加到1200個。
辦法實際推行起來,卻難。各方都明白,這亟待解決,但就是沒有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醫院本已將周邊道路視為自己的停車場,交警也對在鐵欄桿內停車排隊的車輛網開一面,不開罰單,商場的停車位本是留給消費者的,醫院來的車停滿了,恐怕影響銷售業績,得不償失。王潞也遲遲下不了決心,停車管理本來各單位都出點力,實則全不負責,若挑明了說這事街道牽頭做,最后搞砸了,不是砸政府招牌?
“賭一把看看,畢竟街道有屬地責任。”王潞說。
街道出了3位專職人員,招募了70多位志愿者,每天早7點到晚10點在停車場蹲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數數:一要數進出車輛數量,二要算停留時間,三要觀察停車高峰和低谷時段。3個月后,一份經過人工校準的數據報告出爐,這是街道說服各方試行新辦法極有力的材料。
拿著報告,亮出數據,街道跟商場挨個談,希望能開放停車位。商場問得最多的問題是,真的有人繞遠停車嗎?不如做個實驗。街道和商場約定,給在醫院門口等候的車輛發一張優惠券,讓司機把車停到商場去,優惠券金額街道出錢補貼。實驗在兩周后有了結果,商場不肯收優惠券了——停過去的車輛很多,把閑置車位用起來,效益可觀。
過了商場這關,剩下的事情易做一些。交警搬走鐵欄桿,拆掉硬隔離,還路于民,他們依然守在醫院門口,卻是在反復解釋占道停車以后要罰款了。醫院門口和十字路口架起電子顯示屏,實時更新醫院內空余停車位數量,以及周邊可用的停車資源。類似的顯示屏在每個轉彎處和停車場門口都有,一步步引導車輛去空閑位置,之前低頭找泊位,現在抬頭見泊位。
“顯示屏解決了大問題。”堵塞被疏通,效果顯著。之前車輛進醫院平均需要90分鐘,停車分流后,這一時間縮短至2分鐘。商場停車位的周轉率由2上升至5,即每天一個車位上停過的車輛數量上漲60%。“解決問題的思路不是增加什么,而是將錯配的資源歸位。”王潞說,城市大腦讓數據接入自來水管子,數據流動起來,變成了可用資源。
正要松口氣的時候,意外找上門來——街道又接到投訴,市民在電話里大聲指責,說政府騙人。原來,這位市民根據指示牌引導到周邊停車,停車場卻告知,車位已滿,“指示牌明明顯示還有5個,你怎么說已經滿了?是不是故意不讓我停?”排查后發現,出現數據失實的情況,是因為醫院系統線路出了問題。王潞到現場看,果然,醫院門口再現排隊長龍。“我非常自責,出現問題了也沒能及時發現。”那天起,街道聯合醫院、交警、城管、商場成立小分隊,建立專班機制,一有問題,各方一起動,盡快解決。
即便如此,類似的投訴時有發生,多數因為顯示屏數據與實際不符,還有認真的市民因懷疑數據真實性,去把停車場停車位數了一遍。其實,有的誤差很難避免,比如車輛入場和數據更新之間固然存在的時間差。“我們更要做好數據的運營和維護。”王潞說,“把停車場數據亮出來,無異于自曝家底,如果數字不對,市民們一清二楚,必然會對政府公信力產生傷害。”于他們而言,這是懸在頭頂的一把劍。
目前,湖濱街道的智能停車模式已拓展運用到轄區內全部3家三甲醫院。見識過部門協同的力量后,街道有了更大的“野心”,想要接入更多資源,去觸碰更多痛點。這是從百姓需求出發推進的改革,也是政府理念由管理思維到服務意識的轉變。
“后進生”的追趕
從原理上看,城市大腦旨在通過多種網絡形成有效的連接,實現信息的互通訪問和接入設備的互相協同運作,從而實現信息資源的一體化和立體化。據不完全統計,杭州原有52個政府部門和單位共建有760個信息化系統項目,部門間數據不相往來,甚至同一個部門內部不同業務線也不相通,于是形成一個個數據孤島。
城市大腦建設啟動后,最重要的就是打破了數據壁壘,實現了部門間的互聯協同,為其后的數字化治理奠定基礎。
對不少政府部門來說,城市大腦不僅推動了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為政府自身的數字化治理提供了內生動力。
比如,原本信息化基礎較薄弱的部門的危機感增強,積極營造后發優勢,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體現在應急管理方面。杭州市應急管理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副主任姚志明介紹,以往,杭州的應急管理系統在信息化上較為薄弱,不少數據缺乏系統分類整理,部門間也沒有打通,造成應急響應方面動作有些延遲。去年,應急管理系統接入城市大腦數據庫,迭代升級了防汛防臺和安全生產監管系統,重點打造了防汛防臺應急聯動和危化品事故防控“看得見”兩大應用場景。
首先是將靜態的數據電子化、可視化。新上線的防汛防臺應急聯動平臺全面對接氣象信息接口,增加了溫度、風力、降雨等數據面狀圖層服務,并標繪新劃定一般山洪災害風險區和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村,明確影響區域、戶數、人口及防汛措施、責任人和聯系方式,從而進一步優化完善,如山洪災害和地質災害預警條件達到一定響應等級后,確保人員應轉盡轉,實現災害盡早防范。
有了數據,還要加快打通和應用,減少原有數據的更新頻率,同時根據相關場景盡可能多地接入更多數據。下一步,姚志明表示,在防汛防臺方面,還將接入山洪危險區、地質災害風險點及城市內澇點,提升工程成果,逐步提升臺汛期災害綜合監測預警及應急處置精準度。另外,應急管理局還在積極形成各類應急行業專題庫,對內部業務系統和外部共享交換提供統一的數據目錄服務,實現各層級、各部門數據的共享交互,助推應急行業數據的共建共享。
治理成效一目了然
在杭州城市大腦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申永生看來,城市大腦能讓政府的數據和決策更加透明化和精準化,也使部門的考核有了更明確的依據。
“數據一接到大平臺上,問題一目了然。很多數字指標,經過復雜算法、算力支撐,融合計算出來,可以精準體現治理成效。”申永生說。
最大的改變無疑是理念上的。以往,政府對數據的態度主要是“等結果”,卻很少去弄明白過程。現在政府部門會更多地去思考數據的由來,挖掘數據背后的意義。
延誤指數是其中經典的例子。用申永生的話說,大家了解延誤指數之前,“堵”是常用的口頭語,政府決策多依靠經驗。比如一條高架路上的紅綠燈,由專家經驗判斷怎么設置,適當管控。但這種經驗放到整個城市交通管理上,可能不夠用了。
道路到底是堵還是不賭,在數據上可以體現得很精準。根據城市大腦測算,杭州交通平峰時的在途量大概是20萬輛車,最高峰時也僅為30萬輛左右。治堵的關鍵就可以被簡化成解決10萬輛車的擁堵問題。再比如,通過引入延誤指數,數值1.5時道路明顯暢通,到了1.7就開始堵了。在將道路擁堵情況量化后,治理和考評都可以更加精準化。
親清在線是另一個典型案例。3月2日杭州市政府上線新型親清政商關系數字平臺,如果按規定繳納社保、2019年全年工資收入低于7.2萬元、未承租公房和未享受政府住房補貼且在外租住房屋的企業員工,可以通過“親清在線”領到政府給予的每人500元補貼。手機上點一點,全程不過2分鐘,補貼就能到賬。
親清在線平臺依托城市大腦中樞系統,通過流程再造、數據協同、在線互動,實現政府服務效能提升,政府可以更精準有效地給企業“發紅包”。在申永生看來,“親清在線”數字平臺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實行企業承諾制,讓企業在政策申報中為員工背書,承擔一定責任,“政府一定程度上放權,讓企業來做最擅長的事情”。
從誕生之初,杭州城市大腦便帶有鮮明的“需求導向”的烙印。無論是賦能社區街道的區域治理,還是推進政府部門內生的數字化治理改革,最重要的其實是政府理念由管理思維到服務意識的轉變。這或許也是政府服務在數字化進程中的重要標志,政府把公共服務直接辦到了企業和群眾手心,實現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改變。
于杭州而言,城市大腦最終可能要為城市生活打造一個數字化的界面,也讓城市管理者擁有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最佳工具。不過,在如此龐雜的數據中,如何利用好市場和政府的兩只手,如何推進政府和城市大腦更多地良性互動,還需要繼續探索。
責任編輯:趙睿
- 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吉祥物 吉祥物長什么樣子寓意是什么2020-04-03
- 杭州公交地鐵早晚高峰免費真的嗎?杭州為什么出臺這種政策2020-03-18
- 杭州今起進公共場所須三色碼認證怎么回事?杭州還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控疫情2020-02-17
- 杭州健康碼在哪申請 杭州健康碼怎么在線申報說明2020-02-12
- 杭州非涉及生活必需公共場所一律關閉!杭州新型肺炎疫情最新情況介紹2020-02-04
- 杭州免費發放口罩怎么回事 杭州免費口罩怎么領取2020-02-01
- 杭州在建罐體爆裂怎么回事 詳細經過最新官方通報說了什么2020-01-14
- 杭州下雪怎么回事 杭州下雪什么情況現場圖2019-12-19
- 杭州開羅航線開通什么情況 杭州開羅航線開通有哪些影響2019-12-01
- 杭州地面坍塌怎么回事?杭州地面坍塌有人受傷嗎現場圖2019-08-28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廣東南嶺拍到海南虎斑鳽怎么回事 海南虎斑鳽2020-04-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