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7日電 題:(年中經濟觀察)疫情撞上畢業季 “保就業”下半年如何布局?
作者 王慶凱
“謝謝關注我們,祝順利!”即將畢業的王媛已記不清收到多少封求職被拒“感謝信”了。她投了40多份工作簡歷,“多數石沉大海,少數還能委婉回復,越投越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
今年夏季,中國有874萬高校應屆生即將畢業。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就業形勢嚴峻,雖多方發力“保就業”,但仍面臨著“前有上千萬的失業大軍,后有800多萬應屆生的雙重夾擊”。
就業形勢嚴峻
官方數據,近4個月,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6%左右。盡管呈波動下降趨勢,但就業壓力仍不容忽視。
在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看來,當前就業總量壓力較大,尤其是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不充分現象也較明顯。
一方面,應屆畢業生數量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企業因疫情經營受困,用工人數不斷壓縮。解決好超大規模的就業問題,令中國倍感壓力。
“病根”在疫情,受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影響,中國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突出,一些小微企業因疫情破產,即使疫后恢復的企業,吸納能力也受到影響。
在中國,5人以下的小微企業提供了市場一半以上的就業份額。這些企業吸納了中國最多的勞動力,但在抵抗風險上卻是最弱的。
多方發力保就業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中國密集出臺措施“保就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業”一詞出現39次。“六穩”“六保”任務也都將就業“置頂”,“就業”高頻出現的背后,是宏觀政策層面就業優先思維的體現。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強化階段性政策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放水養魚,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等。
疫情期間,官方在財政、貨幣和投資等方面打出了系列政策“組合拳”,保存量、拓增量、暢供需多措并舉,全面強化“穩”“保”就業舉措。
地方政府也加大投資創造就業崗位。例如,山東省謀劃確定274個省級重點項目,投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為擴大就業提供支撐。
企業方面,疫情令線下校園招聘活動暫停。為更好服務高校畢業生,前程無憂、拉勾網等招聘平臺推出在線雙選會。采用空中宣講、視頻面試、智能匹配等方式,增加應屆生求職機會。
與此同時,官方還在各地清理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努力穩定現有就業、積極增加新就業、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
破局“飯碗危機”
政策的著力點是企業,就業的主要承載也是企業,特別是廣大中小微企業。
“穩住中小微企業就等于穩住了就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向中新社記者表示,下一步相關部門應該著力紓解中小微企業困難,“這是創造、增加就業崗位的最重要一步”。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
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中小微企業面臨的一大困難是資金問題,應更有針對性地出臺稅收優惠、資金補貼等舉措,幫助疫情中受沖擊的中小微企業。
要看到,疫情不僅是一場沖擊,也是一個契機。疫情期間,基于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新業態迅猛發展,催生了大量“新就業形態”。
外賣平臺、電商平臺等新服務業平臺成為吸納其他行業溢出勞動力、穩定就業市場的重要力量。以潮流電商平臺nice為例,其負責人透露,兩個月時間,有上千家原本在線下經營的小微服飾、球鞋實體店入駐了平臺,這些實體店在平臺的營業額每月提升了數千萬元。
在就業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新就業形態吸引了大量就業困難群體。目前,各地都在積極發掘新技術、新業態帶來的潛力,精準服務未就業人群。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加大湖北籍勞動者來閩就業支持力度2020-06-18
- 福建省直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大湖北籍勞動者來閩就業支持力度的通知》2020-06-16
- 畢業生注意!福州求職就業臨時住宿開始申請啦2020-06-11
- 保居民就業:187萬家單位發崗位需求2075萬人次2020-06-09
- 各地各部門密集出臺舉措 助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2020-06-08
- 進一步穩就業保就業 福建打出政策“組合拳”2020-05-31
- 兩部門聯手促就業 “百日招聘”在線呼喚畢業生2020-05-11
- 福建積極采取一系列舉措 穩住千家萬戶的“飯碗”2020-05-11
- 人社部介紹援企穩崗舉措 千方百計保居民就業2020-04-22
- 各地各部門出實招穩就業 開工率復崗率穩步提升2020-04-16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廣交云上 互利天下——2020-06-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