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13日電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防汛救災工作情況。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兼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表示,“七下八上”是防汛的關鍵期,但這并不意味著“七下八上”之后汛期就結束了,事實上我國的主汛期一直要延續到9月底,下階段發生洪澇災害的可能性仍然很大,防汛抗洪的任務還很重。防汛工作絕不能放松,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全力做好防汛救災各項工作。
周學文表示,下一階段工作最重要的是突出四個“嚴”字。
第一,超警的河湖要嚴防死守。前一階段,長江、淮河、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和幾百條中小河流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目前為止還有不少河段超警戒水位。河湖水位高,堤防浸泡的時間長,容易出現險情。加上災區很多干部群眾長時間晝夜防汛抗洪,人困馬乏,小的險情如不能及時發現,或者搶護不及時就可能變成大險甚至潰口失事。因此必須提高警惕,嚴防死守。
第二,沒有超警的河湖,還沒有發生洪水的河湖要嚴查隱患,修訂完善方案預案,要做到洪水不來、準備不止、有備無患。特別是北方地區的河流,目前正處在主汛期關鍵時刻,多年沒有發生大水,很多干部群眾缺乏防汛搶險的經驗。加上防洪工程體系不夠完善,河道阻水障礙多,蓄滯洪區安全建設比較滯后,啟用的難度大,河流大多數源短流急、洪水來勢迅猛,因此必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不斷排查風險隱患,抓緊整改,做好充分準備。
第三,山洪地質災害要“嚴加防范”。我國地廣人密、山丘眾多、暴雨頻繁,山洪地質災害難以避免,關鍵是要完善預案和做好監測預警,做到預警到戶到人,縣包鄉、鄉包村、村包組,落實包保責任。各個地方都創造了很多責任制的經驗,及時轉移危險區群眾,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第四,臺風的防御要“嚴陣以待”。根據歷史資料統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每年生成的臺風大概26個至27個左右,其中在我國登陸的有6個至7個,今年以來,生成的臺風數量和在我國登陸的個數都偏少,后期生成和登陸我國的臺風可能數量偏多,時間集中,影響可能偏重。沿海地區要高度重視臺風的防御,做好充分準備,還要嚴防臺風深入內陸并北上帶來的風險和影響。(薄晨棣 陳江鷺)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朝鮮采取措施積極防范洪澇災害 多地發布暴雨警報2020-08-07
- 中國平安啟動應急預案 積極應對南方暴雨洪澇災害2020-07-24
- 主汛期以來洪澇災害已致4552.3萬人次受災2020-07-23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在京閉幕2020-08-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