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塑料污染治理再加力度 不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年底禁用

      準備好和塑料說“再見”嗎?

      一些塑料制品將被禁用,你準備好了嗎?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日前印發《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公布了禁限相關塑料制品的細化標準。今年1月,《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印發實施。意見提出到今年底,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地的商超、書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隨著各地禁限塑料制品力度不斷加大,公眾、塑料制品企業等準備好跟塑料說“再見”嗎?替代產品能否跟得上?如何實現塑料資源循環再生?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居民、社區、物業、回收企業說——

      “資源化利用塑料,咱能出一份力”

      8月21日中午,提著一個被各種塑料瓶、泡沫裝得滿滿的白色袋子,北京市朝陽區慧谷陽光小區居民李阿姨走進樓下的再生資源回收站——一個10多平方米的半地下房間。

      來到門口,李阿姨拿出手機掃門上的二維碼,門上方顯示屏出現口令,在手機上輸入口令,門自動打開。屋內,幾個裝滿可回收物的袋子已整齊擺放。另一邊墻上,一排新袋子掛在發袋機上。李阿姨放好袋子,再用手機掃描新袋上的二維碼,“啪”,發袋機鎖扣彈開,李阿姨取走了新袋。李阿姨說:“以前家里的廢塑料都混著扔進垃圾桶,現在這個小站24小時開門,回收的東西種類多,還有一些收益,很方便。”

      回收站建設得到社區、物業大力支持。慧谷陽光社區主任劉春紅表示,小站的建設有望破解此前社區遇到的一些垃圾分類難題,若試點效果好會進一步推廣。負責該小區管理的北京陽光嘉業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承擔了小站建設和維護費用。該公司項目負責人修宗泉說,公司引入奧北環保公司提供專業服務,為業主參與垃圾分類提供了便利。這種模式能夠實現垃圾減量化,還能減少居民把塑料垃圾放在樓道里帶來的安全隱患。

      塑料,人們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到。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業態發展,中國塑料制品特別是一次性塑料用品消耗量持續上升。根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向本報提供的數據,2019年中國產生廢塑料6300萬噸左右,廢塑料總體回收率為30%,在全世界排名前列。

      做好垃圾分類,關鍵在于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塑料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如果能回收利用,將極大減少資源能源浪費。然而,由于不同塑料的回收價值、分揀成本差異較大,如何對塑料進行分類回收再利用,一直是待解難題。

      “我們的初心是用技術創新解決垃圾分類問題,而不是靠收廢品掙錢。”該小站的運營方——奧北環保公司北京地區負責人盧斌表示,回收站采用智能化的自助式管理模式,將智能技術運用到包括塑料制品在內的可再生資源回收、清運、分揀、收益統計等流程,居民從買袋子到回收再到最終確認收益,一個二維碼就能輕松搞定。

      該小站目前提供的14種可回收資源中,其中PET瓶、PE瓶、泡沫、硬質塑料、塑料袋膜等5種為塑料,以干凈、干燥、無異味為回收原則。

      寫字樓也可以參與回收。在北京東城區東環廣場,發袋機安裝在大樓前臺,業主只需把袋子送到銀達物業公司指定的區域即可參與回收。

      在北京市朝陽區香河園街道光熙門北里北社區,奧北回收站已運行了一年多。小區現有2000多戶居民,有500多戶參與其中。談起變化,社區黨委書記張紅霞頗有感觸:“現在塑料、泡沫等資源基本都進了回收站,而且社區老人、年輕人都參與進來了,對其他垃圾進行分類的意識也提高了。”

      研發企業說——

      “傳統塑料‘下崗’了,生物降解塑料能接好班”

      隨著全國禁限塑時間表確定,各地陸續推出多項禁限塑政策。當傳統塑料“下崗”,誰來替代它們?《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提出,推廣使用可降解購物袋、可降解包裝膜(袋),在餐飲外賣領域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產品;加強可降解替代材料和產品研發等。

      目前市場上的可降解塑料能接好班嗎?在一些研發企業或許能找到答案。

      這些天,在位于廣東珠海的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萬通化工有限公司車間,工人們正忙著生產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購物袋、快遞包裹袋、農膜等塑料產品。經過16年研發,這家企業已擁有6萬噸生物降解聚酯合成及配套的改性專用料年生產能力,掌握生物降解塑料多項核心技術。

      這些白色、黑色的塑料產品看上去和普通塑料沒什么區別,但它們在自然環境中的表現差異很大。

      “相對于幾百年才能消失的‘白色垃圾’,在堆肥條件下,全生物降解制品能在30天內被微生物分解90%以上,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形態進入自然界;在非堆肥條件下,垃圾處理廠未處理干凈的部分全生物降解制品將在2年內逐步降解干凈。”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戰略項目總監郭德凡表示,公司生產的生物降解塑料符合國際、國家權威標準。他表示,在使用全生物降解制品過程中,我們依然要做好垃圾分類、定點棄置、集中處理,不應隨意丟棄。

      那么,塑料制品要達到什么標準才算生物降解呢?國際相關標準規定了4項測試:一是生物降解測試,材料能被微生物分解并轉化為二氧化碳;二是崩解測試,材料能在堆肥過程中崩解,不存在“白色污染”;三是生物相容性測試,堆肥殘留物不能對生物生長過程產生負面影響;四是重金屬含量測試,不能含有重金屬,對堆肥殘留物產生影響。只有同時通過這4項測試,才能被認可為生物降解塑料。

      價格是影響可降解塑料推廣應用的一大因素。據了解,一個生物降解塑料袋的價格一般是普通塑料袋兩到三倍。

      郭德凡表示,全生物降解制品價格主要取決于研發成本和合成單體價格、加工生產效率等,隨著政府出臺禁限塑令,更多研發力量參與,行業規模化效應擴大,價格會逐步降低。

      業內專家說——

      “解決塑料污染,需打通上下游產業鏈”

      “在北京中關村南大街乙四十八號院,我們觀察到,一位居民自備一次性手套,把廚余垃圾倒入廚余垃圾桶里,再把垃圾袋放入‘其他垃圾’桶里。”

      近來,一些環保組織成員組成垃圾分類觀察團,借助蔚藍地圖App的垃圾地圖功能,動員志愿者隨手拍小區垃圾分類工作。

      在垃圾分類中,居民會把廚余垃圾和裝廚余的袋子分開投放嗎?牛奶盒投進“其他垃圾”箱還是“可回收物”箱?泡沫上的膠帶要撕掉嗎?這些廢塑料的處理是觀察團的觀察點之一。

      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會零廢棄項目政策主任謝新源是志愿者之一。他說,如果垃圾袋采取生物降解塑料材質,需要考慮好銜接問題。一方面,生物降解塑料完全降解需要滿足工業堆肥的溫度、濕度、菌種等特定條件,因此建設工業堆肥設施是改用可降解垃圾袋的前提。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居民使用普通塑料袋作為垃圾袋,如果這些塑料袋進入廚余桶,會影響廚余垃圾處理,因此相關部門應協調好可降解塑料袋和垃圾分類的關系,教會居民正確投放可降解塑料袋和普通塑料袋。

      專家建議,明確可降解塑料的使用范圍和適用級別。例如,與食物接觸的包裝物、裝廚余垃圾的塑料袋等,應優先考慮使用可降解塑料。對于大規模使用可降解材料難度較大的行業,應推廣可重復使用的制品。

      塑料污染涉及面廣,治污需齊抓共管、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到2025年,應基本建立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形成多元共治體系。

      產業鏈咋打通?行業協會可以發揮作用。今年6月底成立的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被認為開了個好頭。工作組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兩個行業協會牽頭,16家產業鏈龍頭企業共同發起。

      “解決塑料污染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該把源頭減量、產品設計和中端回收、加工以及后端再生產品應用等各環節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有利于塑料回收和再生的閉環。”該聯合工作組副組長王永剛說。

      據了解,工作組首要工作是搭建一套完整的再生塑料標準體系、認證體系和檢測體系,覆蓋再生塑料的全生命周期,科學評價和指導綠色塑料產品的設計、生產。比如在標準體系建設方面,將建立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設計和評價指南和再生塑料清潔生產評價、綠色再生塑料評價指標、綠色再生塑料—產銷監管鏈要求等。

      “要從根本上解決塑料垃圾污染問題,還得靠減量和循環利用。對于那些采用循環利用包裝、共享布袋等耐用品重復使用的做法,更值得下大力氣創新和推廣。”謝新源說。

      他山之石

      日本《塑料資源循環戰略》一瞥

      2019年5月,日本政府發布《塑料資源循環戰略》,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塑料減量化。減少一次性塑料使用;加快開發、利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加快開發環境負荷較小、能多次使用的新型包裝;倡議大眾使用發展共享經濟;通過維修保養延長物品使用壽命。

      二是塑料回收、循環和再利用。高效分類回收、利用塑料資源;通過協同合作和優化設計來降低費用;完善國內資源循環體制。

      三是使用可再生材料、生物質塑料。提高生物質塑料實用性以替代化石燃料源頭的塑料;低碳產品認證等,促進消費者普及使用再生材料、生物質塑料;裝可燃垃圾的指定袋原則上應使用生物質塑料。

      四是海洋塑料對策。防止塑料垃圾流入大海導致污染;推進可替代品創新等。

      五是國際合作。積極推進全球范圍內的檢測、研究網絡建設等。

      日本政府制定了相應時間表:在減排方面,到2030年,累計減少25%的一次性塑料排放。在再生利用方面,到2030年實現塑料再生利用增加1倍(約200萬噸)的目標。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晝夜溫差10℃!福州清明天氣指南來了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亚洲色偷拍另类无码专区|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亚洲无删减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jizzjizz少妇|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不卡在线| 亚洲日本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videosbestsex日本|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亚洲在成人网在线看| 亚洲第一页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 亚洲无人区视频大全|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亚洲黄色免费网站|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 国产 亚洲 中文在线 字幕|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亚洲国产a级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亚洲一卡2卡三卡4卡有限公司|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