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穿上模擬航天服,在月球上挖土、漫步;“中國探月”科普教育兔Rubi和網龍吉祥物天晴豬化身“AI教師”,為大家講述中華民族探索太空的航天小知識……3月31日至4月30日期間,“建黨100周年輝煌成就·開啟中國航天新的征程”主題展在上海市南京東路地鐵站文化長廊隆重展出。
此次主題展由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我們的太空創新實踐中心聯合主辦,上海地鐵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及快課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聯合協辦,網龍網絡公司提供全程技術支持。
獻禮建黨百年 講述中國航天故事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中國航天大年。從2020年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嫦娥五號任務圓滿完成,到今年2月份天問一號進入環火軌道、5-6月份擇機著陸火星,再到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第三步”——空間站建造任務全面開啟,我國踏上了建設航天強國新的征程。
主辦方希望通過本次展覽,展示中國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火星探測等重大科技成果,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進行航天知識科普宣傳,讓廣大群眾更加深入了解中國航天在黨的領導下走向航天強國的歷程,向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獻禮!
“中國探月”科普教育主題展在上海南京東路地鐵站亮相
繼往開來 35米長廊體驗無限樂趣
穿梭在外太空為背景的長廊中,中國航天65年征程浮現在眼前。大屏上的歷史影像把我們帶回到1970年,重現了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偉大場景,鑄就了中國航天發展的第一個里程碑;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對我國社會發展諸多方面有著重大意義和影響,創立了中國航天發展的第二個里程碑;探月工程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新時代,樹立了中國航天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中國首次火星探索任務,一次發射實現環繞火星、著陸火星、巡視探測火星,拉開了中國行星際探測的大幕。整個展示記錄了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歷程,在自主創新中不斷跨越,在攻堅克難中鑄就輝煌。
同時,市民們拿出手機掃二維碼,上傳照片,就能生成一個屬于自己的3D模擬航天員形象,并且會出現在現場的大屏上——月球表面,“登月”成功之后,穿著模擬航天服的體驗者便可以在月球上挖土、漫步、欣賞外太空的風景等。
市民在現場掃描二維碼體驗
在另一塊大屏上,“中國探月”科普教育兔Rubi和網龍吉祥物天晴豬化身“AI教師”,將課堂設在了外太空。通過AI形象的互動和肉眼可見的生動畫面,讓觀眾在場景沉浸中了解了火星的特點。本次同步展示了中央美術學院學生作品“我們¹人類²在³火星?”,該作品假設了一個真實存在卻從未經驗的火星場景,在虛擬星際移民的環境中探討自我意識、生存危機、制度更迭以及文明演變的可能性。
探索航天教育新模式 傳承中國航天精神
近年來,我國在航天領域成就非凡,“中國探月”致力于向年輕一代講好航天故事、普及航天知識、傳播航天精神,通過品牌和教育的能量助力“航天夢,中國夢”的實現。
據悉,此次主題展由網龍網絡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網龍技術人員介紹,互動大屏利用了人臉識別和數字建模技術,使得用戶穿越到虛擬的月球表面,讓用戶更有代入感、沉浸感,實現更有趣生動的體驗;“AI課件”也是基于探月探火航天成果,對AI課堂教育新模式的全新探索與嘗試。
“中國探月”科普教育兔Rubi和網龍吉祥物天晴豬化身“AI教師”
早在2014年,網龍就依托自身數字技術優勢,巧妙地將VR、AI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應用于黨建工作,探索出“互聯網+黨建”新模式。
未來,網龍還將利用自身優勢,通過大數據、AI、VR/AR、全息投影等技術和資源,打造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航天科普教育產品生態體系,助力傳播航天科技與文化,為培養中國航天事業的下一代優秀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趙睿
- 網龍華漁教育與中央電化教育館達成戰略合作助推教育新常態建設 2021-04-14
- 網龍一批最新成果將亮相數字峰會2021-04-09
- 追尋建黨百年記憶 鼓實小赴網龍開展“紅色研學”活動2021-04-02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三部門聯合召開互聯網平臺企業行政指導會2021-04-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