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趟川藏線自駕游的經歷,讓我產生必須整理這篇文章的強烈愿望。
所謂“嵌入式隧道”是本文作者根據這種道路的特征,給它起的一個形象的名稱。
在我國山區有著眾多地質結構極不穩定的盤山公路,冬天雪崩,雨天山體滑坡泥石流,晴天落石滾木等等自然災害常年無規律地發生,嚴重危害著公路上車輛,行人及牲畜的安全,時常阻斷國家交通干線的暢通。嵌入式隧道方案能夠從根本上治愈這些頑疾。
嵌入式隧道極簡地描述就是:在高危地段盤山公路的建設中,將預制好的“隧道筒體”的大部分(如三分之二)鑲嵌在山體內,而露出一小部分在山體外,從而起到令諸如雪崩、滾石、泥石流等危害物“越頂”而過的作用,如此就能很好地保證道路的全天候安全通行。
嵌入式隧道露在山體外的一側(稱為外側)則每間隔一段距離(如五米)應預留一個直徑1.5米的人孔。外側預留這樣的人孔有幾重作用:一是作為白天隧道內路面的照明;二是方便車禍救援以及隧道內人員的撤出;三是在自然災害發生時,方便牲畜及人員快速進入隧道內避災。
嵌入式隧道公路的建設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在現已有的公路上進行改造,當隧道筒體嵌入山體后,原有的路面就留有很大一部分可當作“非機動車及人行專用通道”。另一種是新開發鋪建的嵌入式隧道公路,則應在隧道外側預留“外挑懸臂梁”結構的“人行通道”,常時用作牲畜、人員、非機動車通行,災難時作為救援通道。
嵌入式隧道公路的建設造價會比正常公路高,但它比穿山公路隧道造價要低得多。因此,在一些有無數次因自然災害而阻斷國家戰略公路記錄的地段,哪怕有充足空間修建正常公路也應果斷放棄,毫不猶豫地將公路“嵌入”山體,方可保證安全無虞以及道路暢通。
由于嵌入式隧道的特殊結構,極佳地形成了“危害物越頂”效果,因此,它對雪崩的防護效率是100%;對滾石的防護效率是100%;對暴風雪的防護效率是100%;除非特別嚴重的山體滑坡直接沖毀路基,否則,泥石流同樣是越頂而過,防護效率也是100%。而且永遠也不會發生失控或車禍的車輛沖下懸崖。
由于具有“筒體”結構的穩定性和牢固性,因此嵌入式隧道在突發超級自然災害(如強烈地震)時可以充當“避難所”。(馬兵銳/文)
- 福州市區3條隧道近期深夜實施交通管制2020-12-06
- 印尼雅萬高鐵首座千米以上隧道順利貫通2020-11-16
- 華林路東延伸段道路工程多點并進 城區最寬隧道10月穿過金雞山2020-08-16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云南北移亞洲象群小范圍活動 獨象返回晉寧區2021-06-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