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28日電(記者關心 段昊書)當臺風登陸,一座千萬人口的城市何以安然無恙?當民生所需碰撞綠色減碳,氣象服務如何找尋平衡點?當“未來之城”畫卷鋪開,需要凝聚哪些氣象智慧?答案,全在這里——
保安全:擔當城市運行的風險服務
2020年8月,臺風“黑格比”來襲,上海全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城區最大陣風達到10級,但并沒有影響城市安全運行,這得益于上海智能網格預報、氣象預警智能分區發布等技術的應用;更重要的是,2019年研發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氣象先知系統已作為“上海市城運系統”的核心專業支撐系統,融入“城市大腦”。
通過“氣象先知”,氣象服務信息不僅是氣溫、降雨、災害性天氣何時來臨等,更納入城市安全運行的各類應用場景。
在深圳,氣象部門利用特區發展優勢將人工智能等引入城市精細化預報當中,并構建基于“互聯網+”的氣象災害防御協同化管理體系;在重慶,智慧氣象“四天”系統入駐新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與18個部門、106種數據實現共享交換,智慧氣象產品一鍵式賦能城市治理。
破難題:做城市精細治理的繡花針
氣象服務保障大城市運行,不只局限于防災減災。在水電氣暖供應、城市交通、生態治理、快遞服務、文化休閑活動等方面,都對氣象服務提出更迫切、更精細化的需求。
天津氣象部門與財政、電力、能源等部門合作,推動“智慧氣象”與“智慧熱網”相融合,精細到每1℃的服務,讓寒潮來臨時不會無暖可供,也令氣溫回暖時不至浪費能源。
廣州市的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發布與城市網格化治理工作的融合,廣州番禺區十余個部門的數據、1200個“天眼”攝像頭資料都與氣象預報信息有效疊加,一個小小“停課鈴”App,巧妙解決了長期困擾教育部門“遇到怎樣的天氣可以快速通知家長停課”的難題;一套為長隆旅游度假區訂制的氣象服務系統,除了保障安全以外,還能用于預判開閉園時間、調整經營策略,產生經濟價值。
繪藍圖:協助規劃綠色安全之城
朱淼淼,雄安某重點在建工程項目經理。每天早上,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機,了解工地天氣實況及預報情況。6月11日,雄安最高氣溫突破34℃。一旦工地環境氣溫超過“警戒值”,他就要把工友們喊下來,防止中暑。
目前,雄安氣象部門正按每平方公里建設一個工地自動氣象站的標準“布網”,將難以從常規天氣預報獲取的氣象數據實時上傳“雄安氣象大腦”,再通過智慧工地氣象服務系統,將結合工地具體環境的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精準投送至相關責任人手中。
北京通州,氣象智能燈桿的實時數據接入了城市大腦智慧管理平臺,連60米塔吊上都搭建了SKY微型氣象站,氣象服務已深入城市建設的“毛細血管”。
據了解,氣象服務已成為了新建大城市規劃建設階段的重要決策依據。聚焦大城市發展,氣象服務密切關系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福州農業氣象專家忙些啥??蘇榮瑞:讓氣象服務守護“菜籃子”2021-02-24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云南北移亞洲象群小范圍活動 獨象返回晉寧區2021-06-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