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將于今年10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舉辦。
為反映中國交通可持續發展新成就新面貌,本報今天起推出專欄“中國交通可持續發展”,展現我國交通事業在消除貧困、發展經濟、區域協同、科技創新、節能減排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8月21日,全長295公里的G6京藏高速公路那曲至拉薩段全線通車,西藏高等級公路通車總里程由此增至1105公里。雪域高原天路縱橫,為各族群眾送去致富希望。
8月23日,新疆烏尉高速公路天山勝利隧道成功穿越項目中最大、最危險的斷裂帶,進入施工“快車道”,建成后將成為全球最長高速公路隧道……
眼下,體量巨大的中國公路仍在不斷延伸,為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持續提供有力支撐。
要致富,先修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動我國公路路網規模、技術等級、通達深度等進一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達519.8萬公里、公路密度達54.1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
——高等級公路加快覆蓋,路網水平持續提升。
1988年,上海滬嘉高速公路通車,中國大陸實現高速公路零的突破;2013年底,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0.44萬公里,躍居世界第一;2020年底,高速公路總里程達16.1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占公路總里程的3.1%,對20萬以上人口城市覆蓋率超過98%……30多年來,我國公路網的綜合服務功能、通行能力、行車速度及舒適性均實現大幅提升。此外,截至2020年底,我國農村公路里程達438萬公里,貧困地區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
——重大工程接連問世,“中國路”“中國橋”成為亮眼名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建成一批施工難度大、技術含量高的橋梁。截至2020年底,我國公路橋梁已達91.28萬座、6628.55萬延米,全球跨徑排名前10位的懸索橋、斜拉橋中,我國分別占據6座、7座。
隧道方面,我國公路隧道已在2020年底增至21316處、2199.93萬延米。2007年建成的秦嶺終南山隧道、2017年通車的青海花久高速公路雪山一號隧道等一批隧道工程達到世界級水平。
——技術創新成果豐碩,公路更智慧更綠色。
8月10日,北京東六環改造項目部,我國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運河號”始發。“運河號”采用了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長距離掘進不換刀技術,可實現連續掘進4800米不換刀,自動化監測技術可將沉降精度控制在0.1毫米范圍內。中交一公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改造項目還創造性地將“明挖隧道”優化為“大直徑盾構隧道”,并通過循環利用將廢漿廢渣“吃干榨盡”,節約土方外運量70%。
強化科技創新,踐行環保理念,近年來我國始終致力于推動公路持續健康發展。技術方面,遙感、航測、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等已在公路勘測、設計等領域中普及,軟土地基綜合處理技術、改性瀝青、抗滑路面等先進技術和大型壓實機械、攤鋪機械、拌和設備等現代化設備廣泛應用。環保方面,交通運輸部于2016年6月印發《關于實施綠色公路建設的指導意見》,一大批試點工程建設通車,到去年底,高速公路路面廢舊材料循環利用率達到95%。
“從‘瓶頸制約’到‘初步緩解’,再到‘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一張干支銜接、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已經形成。”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孫文劍表示,公路事業發展有效帶動了沿線地區國土開發和產業結構調整,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支撐作用明顯,也改善了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的交通條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榕完成415項治堵硬件建設項目 路網密度全省第一2020-12-02
- 平潭加快建設陸海新通道 打造開放開發新高地2020-11-22
- 撤縣建市30年 福清路網有了“大骨架”2020-11-06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金面具、神壇、玉琮、絲綢……三星堆考古又上2021-09-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