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0月13日電題:1700余處出現險情!山西如何搶救暴雨中受損的文物?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王學濤、解園、高劍飛
山西有2.8萬余處古建。近期,持續多日的強降雨波及山西中南部,令當地眾多古建不同程度受損。
據山西省文物部門統計,截至10日中午12時,各地共上報1763處不可移動文物不同程度地出現險情。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7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60處,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789處。
平遙城墻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外墻包磚,內墻為裸露的夯土。10月5日,84號內墻在風雨中局部坍塌,長度約25米。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真武祠位于汾西縣姑射山山頂,海拔1891米,在這次降雨中受損較嚴重,建筑普遍漏雨,鐘樓出現裂縫,部分院墻倒塌或裂縫,院內20多平方米地面下沉,最嚴重的是4處房屋坍塌,造成3尊清代泥塑被毀。
據了解,山西古建絕大多數是市、縣級文保單位和尚未核定公布為文保單位的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大多年久失修。山西省長子縣法興寺文管所所長張宇飛等基層文物工作者表示,“這次連續降雨對這些‘低級別’文物來說,影響很大。”
目前,山西省文物局積極開展搶險修繕工作,要求各地采用遮蓋、臨時支護等措施對文物進行搶救性保護,并加強監測,及時發現險情進行處置,確保周邊群眾和文物的安全。此外,組織全省有資質的施工單位進入現場排險。各地正在抓緊編制搶險方案。
在運城市新絳縣龍興寺、福勝寺、陽王稷益廟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部分古建房頂滲水,為保護文物,當地文物部門為彩塑、懸塑、壁畫、古建披上了“雨披”。文保員李天保發現福勝寺大殿滲水,擔心得睡不著覺,晚上要到大殿巡護幾次,檢查彩塑是否淋雨。
“這些彩塑、懸塑、壁畫的藝術價值極高,不敢有半點疏忽。雖然用的都是派人盯守、用防雨布遮擋等土辦法,但目前看情況還好。”新絳縣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楊英杰說。
雖然遮蓋了防雨布、每2個小時巡查一次,但平遙城墻84號內墻還是在持續降雨中局部坍塌。“我們正在編制修繕方案,將盡全力盡快修繕,但冬季不宜施工,具體修繕時間還得看天氣變化。”平遙縣文物所所長雷雅仙說。
張宇飛和妻子住在國保單位法興寺內,24小時守護著文物。正因如此,他能第一時間將文物險情上報。國慶節前夕,當地就已經開始下雨,張宇飛發現關公殿滲水,滴到了關公塑像上。長子縣文物部門接到報告后,很快派工程隊對關公殿屋頂等進行維修,排除了險情。
山西古建險情引發社會強烈關注。截至13日16時,山西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文明守望基金收到5068筆共644萬元捐款。該基金成立于2020年11月,由山西省文物局聯合山西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設立。
在文物搶險中,一些基層文物工作者表示,一方面文物搶險緊迫,另一方面文物保護涉及工程手續問題,花費時間較長。山西省文物局文物保護利用處處長白雪冰建議,在文物搶險修繕中,應簡化應急管理處置程序,確保文物和周邊群眾安全。
張宇飛說,應對山西所有市縣文保單位進行大排查,對短時間內無法維修的古建,搭建彩鋼棚保護,待資金到位后,再實施搶修。“山西古建保留的歷史信息豐富,若不修,歷史信息丟失嚴重,將是傳統文化的巨大損失。”
記者在此次降雨中走訪發現,有彩鋼棚保護的古建多數沒有遭受風雨摧殘,沒有彩鋼棚保護的古建普遍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在長子縣青仁村二仙廟,一座耳房房頂在這次降雨中局部坍塌,而緊挨著它的正殿,因為有彩鋼棚保護沒有被雨淋。
近三四年來,山西省長治市文明守望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中心發動社會力量捐款,已為30余座古建搭建起彩鋼棚。“這是最有效的急救措施,能為修繕爭取更多時間。”中心負責人何艷軍說。
一些文物專家表示,除了發生災害之后緊急搶救、修復,文物保護要有前瞻性,要把保護做在日常,提前做好應急預案,確保文物得到有效保護。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山西加緊推動煤礦復產 不會對煤炭保供造成影響2021-10-12
- 山西:短短幾天降水量為何超常年當月三倍以上?2021-10-11
- 山西餐館2天備4000份飯送抗洪一線怎么回事?具體詳情曝光暖人心2021-10-09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公安部:20日起新增110個城市啟用電子駕駛證2021-10-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