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百天之際,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獎牌“同心”問世。方寸之間,古老東方文明與奧林匹克精神光芒閃動,“雙奧”傳承巧思暗藏。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 題:將奧林匹克榮光刻在同心玉璧上——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獎牌發布
新華社記者
這是奧林匹克的最高榮耀!
源取玉璧,五環同心。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百天之際,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獎牌“同心”問世。方寸之間,古老東方文明與奧林匹克精神光芒閃動,“雙奧”傳承巧思暗藏。
“獎牌是冬奧會景觀元素的重要內容之一,代表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禮贊,象征著運動員的至高榮耀。”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副部長高天有感而發,“在倒計時100天的特殊時刻發布獎牌,是向世界宣告北京已經準備就緒,歡迎全球冰雪健兒在冬奧賽場上盡展風采,盡享榮光。”
續寫金玉良緣
哪一件是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杭海迄今為止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大概率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獎牌“金鑲玉”。
他對此也是念念不忘。去年4月,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獎牌外觀設計方案開啟公開征集,杭海隨即著手組建團隊。他提出的一條基本設計策略,就是延續“金鑲玉”的玉文化概念、體現“雙奧之城”的歷史脈絡,“用中國最高等級的玉來禮贊獲獎運動員,禮贊奧林匹克精神”。
蒼璧禮天,黃琮禮地。既然2008年用過玉璧創意,這回是不是可以嘗試玉琮?那不就天地相合、達到圓滿了?一個方形的獎牌設計方案就此出爐。但最終該方案沒有被冬奧組委選中,杭海分析,還是圓形獎牌更加符合慣例,另外冬奧會將在春節期間舉行,圓形契合團圓寓意。
團隊每隔兩天看一次稿,進行集體討論。研究生林帆、高藝桐分別受雙環玉璧和古代銅鏡上的同心圓啟發,構思出兩環同心、三環同心圓環獎牌。隨后兩人大量閱讀文獻,完善方案——“五環同心”誕生了。去年6月底,該方案被提交至冬奧組委,兩個多月后等來通知:入圍候選。
獎牌宛如一枚同心圓玉璧,共設五環,同心歸圓,寓意“天地合·人心同”。“一方面是2008年獎牌玉的概念的延續,能夠展現‘雙奧之城’的意涵;另一方面同心圓給人凝聚、團結之感,象征全世界人民受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共享冬奧的快樂,相互理解,共生共榮。”杭海如此闡釋。
打磨東方“月餅”
獎牌設計進入深化修改階段,由于這是保密項目,團隊琢磨著得給它起個代號。恰好時值中秋,大家靈機一動,干脆就叫“月餅”吧。
“我們針對‘月餅’的設計和工藝進行了近一年的討論,家人以為我們真的是在設計月餅。”一提起這段經歷,設計團隊成員、央美教師李文龍就覺得很感動。
打磨“月餅”,細微之處需反復推敲。以牌面紋樣為例,起初杭海希望盡可能簡化,但他隨即意識到“獎牌不是給設計師看的,是給人民群眾看的,老百姓希望看到背后的故事”,于是決定增加四圈紋樣:仰韶時期的植物紋樣、青銅器的回文、織物上的菱紋、宋瓷上的冰片紋,都與中國古代文明息息相關。之后又采納冬奧組委的建議,改為把冰雪紋和祥云紋刻在正面,前者呈現冬奧特征,后者傳達吉祥寓意,并與2008年奧運會相呼應。
獎牌背面則取意古代天文圖。圓環上散布有24個點及運動弧線,象征浩瀚無垠的星空、人與自然之和諧,也寓意第24屆冬奧會,運動員馳騁賽場,正如群星璀璨。
杭海眼里的獎牌“簡樸大方”,符合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同時細微之處亦別有洞天。比如借鑒了弦紋玉璧,正面的圓環進行打洼處理,典雅的“中國式”工藝讓獎牌更具立體質感。
“當運動員手拿獎牌,他會觸摸到一些中國的細節,然后再仔細看,就會從正面看見祥云紋跟冰雪紋,背面看見星空紋樣。”讓優美細膩的東方元素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感知,想想這畫面,杭海就覺得很美好。
創造永恒之美
設計后期,方案被送往上海造幣廠打樣,設計、制作兩個團隊密切協作,繼續精雕細琢。李文龍感覺自己越來越像“地下工作者”。
為保證安全,每一次打樣實物都有專人護送來回。時間往往卡得很緊,頭天送來,可能過一晚就得送回去修改。于是時常在夜深人靜之時,杭海家樓下側街、沒有路燈的地段,幾名設計師擠在李文龍的車里,就著汽車燈光展開激烈討論。
實物拿在手里,李文龍第一反應是“沉”。的確,冬奧獎牌普遍比夏奧獎牌更大,因為冬奧運動員服裝厚重,若獎牌過小則不夠醒目。而更讓李文龍感慨的是:“它實際的價值、所有人的付出,可能比本身的物理重量還要沉。”
獎牌在不斷完善,配件也下足了功夫。掛帶采用傳統桑蠶絲織造工藝,織造冰雪底紋。顏色方面剛開始團隊想選藍色,以體現冰雪運動,最終接受冬奧組委的建議用了紅色,與中國春節文化特色相契合,吉祥喜慶。
藍色用在了獎牌盒的盒蓋上。盒體材料則以大漆和竹子為主。大漆器物曾在漢代祭祀中普遍使用;竹子可再生,又象征君子人格——這兩種材料既彰顯中國文化特征,又符合“綠色辦奧”和可持續性的理念。
再過100天,“同心”就將掛在運動員胸前。設計團隊期待著這一天,同時又懷著更大的“野心”。杭海深情地說:“運動員贏得獎牌后,很可能會傳給他的兒女,甚至孫子孫女,代代相傳。歷經時間流逝后,希望獎牌能讓人們感受到,它的美是永恒的。”(執筆記者:丁文嫻;參與記者:李麗、姬燁、王夢、王楚捷、高萌、汪涌)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同心筑夢向未來——寫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2021-10-26
- 冬奧倒計時百天,“雪國”崇禮準備好了2021-10-25
- 北京冬奧會火種交接儀式在雅典舉行2021-10-20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同心筑夢向未來——寫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2021-10-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