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聞出版署在8月30日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下稱簡稱《通知》),針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絡游戲的問題,進一步嚴格管理措施。
針對《通知》落地后的實際成果,中國游戲產業研究院的戰略合作伙伴伽馬數據投放數千份問卷、向多個家庭展開了數據調研,11月5日發布《中國游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通知》落地后,有四成家長顯著感知孩子游戲時間變短,85.8%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戲過程中曾被防沉迷限制。這說明相關措施對于解決家長困擾產生了較積極的推動作用,對未成年人游戲時長做到有效管控。
48.6%家長認為人臉識別有必要
雖然現階段針對于未成年用戶的防沉迷舉措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
社會關注的未成年人冒用他人信息繞過監管的問題,在調研中有所體現。《報告》指出,目前實名驗證的基礎上,仍然有兩成未成年人因為身份信息冒用或網絡原因不被識別。48.6%的家長認為需要強化人臉識別,確定游戲玩家是否為未成年人。
針對未成年人冒用信息的問題的解決,騰訊游戲已在2018年開始自主探索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并在8月全面開啟行業內最嚴苛的人臉識別“全天巡查”,對可疑賬戶全部重新認證。2021年9月騰訊游戲平均每天有680萬個帳號在登錄環節、1.5萬個帳號在支付環節觸發了人臉識別驗證;其中因拒絕或未通過驗證,登錄環節有71%的賬號被納入防沉迷監管,支付環節有71%的帳號被攔截了充值行為。
網易游戲也重點開發了人臉識別功能,部分游戲已經上線應用。
由于人臉識別技術等相關技術也可能會涉及隱私保護、數據安全與成本問題,游戲企業也需要在謹慎考慮用戶隱、私信息安全與未成年人識別需求之間的平衡。
引導未成年人適度使用網絡游戲,是監管部門一項長期而復雜的任務。2019年國家新聞出版署采取一系列舉措辦法,建成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為深入推進防沉迷工作打下了基礎。《通知》的出臺,是在嚴格落實實名驗證的基礎上,進一步限制、壓縮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時段時長: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的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
《通知》發布后,絕大部分家長對此表示支持,部分未成年人通過使用家長身份信息、向游戲賬號租售平臺租號、請他人代為刷臉等方式繞過防沉迷的問題引發社會關注。
42.8%的未成年人直接向家長索要過身份證
未成年人繞過防沉迷系統措施中,第三方平臺提供買賣賬號的網絡黑產是主要的方法。基于這一現象,相關部門已聯合部分游戲企業展開了打擊,現階段全網僅有兩家賬號平臺可以隨意購買賬號。
除黑產外,用父母或長輩信息直接解除防沉迷限制、用父母或長輩賬號登錄游戲的不在少數。
《報告》顯示,有42.8%未成年人直接向家長索要過身份證,甚至有11.3%的家長并不了解未成年人索要身份證的目的。對家長而言,有未成年人使用家長身份信息注冊游戲賬號,使得時段時長限制無法發揮作用,顯示出加強家庭監護的重要性。
另外,54.8%的家長希望能通過直接監測未成年人游戲時長或開發手機管理軟件,了解并控制孩子游戲狀態。如騰訊、網易等多家游戲企業早已建立了家長守護平臺,為家長提供更便捷的未成年人管理方式。但相關數據顯示,僅有約兩成家長加入監護平臺,大量家長沒有加入或者沒聽說過這一類平臺,家長監護平臺未能完全發揮出自身的作用。
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媒介與教育工委會常務副主任張海波對此表示:“家庭是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孩子自由使用網絡的時間主要是在家里。未成年人的保護,是個社會的治理問題,不只是一個技術問題,如果我們只著眼于技術問題,我覺得永遠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技術是基礎,但是教育才是關鍵。”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人臉識別”進小區 業主可以不“賞臉”2021-08-27
- 最高法明確經營場所濫用人臉識別屬于侵權2021-07-28
- 人臉識別在廈廣泛應用 市民擔憂個人信息遭泄露2021-03-17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寒潮黃色預警全國大部氣溫將猛跌 全國各地氣2021-1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