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劉詩平)12月12日是南水北調工程全面通水7周年。記者從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南水北調工程全面通水7年來,已累計向北方調水近500億立方米,受益人口達1.4億人,4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經濟發展格局因調水得到優化。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全面通水。東線一期工程從揚州市江都水利樞紐出發,用世界最大規模的泵站群“托舉”長江水北上流入山東;中線一期工程從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引水入渠,由世界最大的渡槽群“護送”南水千里奔流,潤澤豫冀津京。
截至目前,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約494億立方米。其中,東線向山東調水52.88億立方米,中線向豫冀津京調水超過441億立方米。
生態補水方面,南水北調東線沿線受水區湖泊蓄水穩定,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中線向北方50余條河流生態補水70多億立方米,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同時使華北地區淺層地下水水位實現止跌回升。
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南水北調工程全面通水7年來,改變了北方地區的供水格局,同時推動復蘇受水區河湖生態環境,發揮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水質方面,目前東線輸水干線水質全部達標,并持續穩定保持在地表水水質Ⅲ類以上;丹江口水庫和中線干線供水水質,穩定在地表水水質Ⅱ類以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資源學家王浩表示,南水北調工程全面通水以來取得成效,主要在于以節水倒逼用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以環保治污推動區域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以精準調水保障受水區供水安全,以統籌配置南水發揮工程生態效益。
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是“四橫三縱”國家骨干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以長江豐富水源為依托,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和西線工程,通過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4大江河的聯系,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國家水網骨干。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動南水北調東中線后續工程建設,深化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方案比選論證。目前,南水北調工程正在推進東、中線后續工程規劃建設,同時開展西線工程規劃方案比選論證等前期工作。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9個地標,你都去過嗎?2021-05-21
- 聯播+ | 再提這種偉大精神 習近平向他們表示感謝!2021-05-19
- 時政新聞眼丨世紀工程如何繼續推進?習近平主持召開這個重要座談會2021-05-16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鄉村振興,未來可期——聚焦《“十四五”推進2021-12-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