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記者胡璐)國家林草局19日發布的2021年《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白皮書》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總體保持穩定,總體水質呈向好趨勢,生物多樣性豐富度進一步提高。
我國現有國際重要濕地64處,其中內地63處、香港1處。白皮書監測的63處內地國際重要濕地分布在23個省區市,其中內陸濕地類型48處,近海與海岸濕地類型15處,共分布有濕地植物2258種,濕地鳥類260種。
白皮書表示,63處國際重要濕地面積372.75萬公頃,同口徑相比2019年有所增長。濕地總體水質進一步改善,53處獲取地表水水質的濕地中,Ⅱ類水比重最大,占30.19%;7處獲取海水水質的濕地中,一類水有3處,二類水有4處。
近年來,大部分國際重要濕地所在區域降水量保持穩定。江河源頭區域的國際重要濕地水源涵養能力和輸出河流水量保持穩定。針對9處濕地自然補水不足等問題,各地采取了人工補水措施,其中內蒙古達賚湖濕地補水達18.39億立方米,引水保證率提高到70%。
雖然生態狀況趨于向好,但我國國際重要濕地仍然面臨著外來植物入侵、環境污染、過度放牧等方面的威脅。國家林草局濕地管理司司長吳志民說,下一步,將強化國際重要濕地監管,積極開展濕地生態修復,加強外來物種防控,提升濕地管理能力,逐步實現國際重要濕地的精準保護和管理。
國際重要濕地是在生態學、植物學、動物學、湖沼學或水文學方面具有獨特國際意義的濕地。加入濕地公約30年來,我國將具有國際保護意義的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使得許多重要濕地得到搶救性保護。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再揭地方治污及生態短板2022-01-14
- 生態攝影雙聯展在福州畫院亮相2022-01-06
- 土巴兔召開第七屆生態大會 2022年全面聚焦“整裝賦能”2021-12-22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嚴查寄遞渠道涉毒!125名快遞小哥獲資金獎勵2022-01-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