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記者李典、王沁鷗)《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報告集(2022)》19日在北京發布。
報告集包括體育、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城市和區域發展七個單冊,由北京冬奧組委與北京體育大學共同編制,反映了自2015年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以來,籌辦工作在促進冰雪運動普及發展、冰雪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社會文明進步、奧林匹克和冰雪文化普及推廣、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辦城市高質量發展、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等方面的遺產成果。冬奧場館賽后利用、冰雪運動進校園、二氧化碳制冷技術等科技創新成果,以及三賽區奧林匹克公園、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的設立等議題,均在報告中出現。
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副部長王仁華介紹,創造豐厚的冬奧遺產,為主辦城市和廣大民眾帶來長期、積極的收益,符合國際奧委會的改革精神,也是成功辦奧的重要標志之一。目前,北京冬奧會諸多籌辦成果已轉化為現實遺產,使廣大人民群眾提前受益。
“奧運遺產工作沒有成型的國際規則可循,往屆也沒有系統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可借鑒。國情、文化不同,規劃管理奧運遺產的模式也不盡相同。”王仁華說,北京冬奧會是《奧林匹克2020議程》頒布后第一屆從籌辦之初就全面規劃管理奧運遺產的奧運會,北京冬奧組委積極探索創新,將遺產理念和遺產實踐貫穿籌辦工作始終。
據了解,在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奧委會指導下,北京冬奧組委與多方密切協作,2018年11月組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協調工作委員會;2019年發布實施遺產戰略計劃;2021年6月發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報告(2020)》;與國際奧委會共同制定的《遺產評估體系(KPI)》和《場館遺產計劃通用模板》已被國際奧委會推介至東京和巴黎等其他奧運會組委會。北京冬奧遺產工作在很多方面為未來奧運會提供了示范和借鑒,成為奧林匹克遺產領域的先行者。
據悉,此次發布的是賽前遺產報告。北京冬奧會期間還將發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案例報告集(2022)》,后續還將陸續發布賽后遺產報告,評估和宣傳北京冬奧會的長期影響力和收益。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從入場防疫到畫質輸出 “福州智造”為北京冬奧會賦能2022-01-19
- 芬蘭文化部長確認將出席北京冬奧會2022-01-18
- “福建制造軍團”出征北京冬奧2022-01-13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嚴查寄遞渠道涉毒!125名快遞小哥獲資金獎勵2022-01-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