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月29日電(記者王玨玢、周潤健)“新年到,真熱鬧!”年關臨近,千家萬戶盈滿了過年的喜氣。廿八、廿九、初一……一些細心的公眾在查看日歷時發現,過了臘月二十九,就直通大年初一,并沒有“大年三十”。“大年三十”去哪了?這種現象常見嗎?
負責《中國天文年歷》編算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成灼介紹,農歷月主要根據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而制定。在現代天文學中,已經可以根據月亮和太陽的高精度位置模型準確算出一整個月相的變化周期約為29.53天,這一周期被定義為“朔望月”。取整計數,農歷月按大小分為30天和29天。如果臘月正巧碰上農歷小月,就沒有“大年三十”。
具體來說,由于恰逢29天的小月,所以即將到來的農歷壬寅虎年春節前一天的“大年三十”就被“省略”了;由于是恰逢30天的大月,接下來的農歷癸卯兔年春節前一天的“大年三十”就沒有“缺席”。
實際上,臘月逢小月的情形并不少見。“2013年、2016年,以及從2025年到2029年的連續5年,都沒有‘大年三十’。不過,由于‘除夕’指的是歲末的最后一個晚上,不管臘月是29天還是30天,都不會影響‘除夕’的存在。人們在這一天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守歲,祭祖等,盡享合家歡。”成灼說。
農歷辛丑牛年由于少了“大年三十”,過了臘月二十九,就直通壬寅虎年正月初一。成灼介紹,天文學上有一個回歸年的歷法概念,即太陽中心自西向東沿黃道從春分點到春分點所經歷的時間。一個回歸年約365.24天,比有12個月的農歷平年多了大約11天。為了協調朔望月周期和回歸年周期,農歷會設置“閏月”,即大約19個農歷年中,設置7個閏年。農歷閏年包含了13個農歷月,長度約384天。而即將到來的農歷壬寅虎年是一個平年,年長只有355天。
“通過置閏,農歷年的平均長度和回歸年基本相等。這樣一來,農歷就既能反映月亮圓缺的變化,又能和四季變化相符,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人的智慧。” 成灼說。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閩清文體旅“大餐”伴你歡度春節2022-01-29
- 北京點亮中軸線為2022年冬奧會和虎年春節增光添彩2022-01-29
- 春節假期福建省多陰雨天 氣溫明顯下降2022-01-29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進行第三次彩排 張藝謀期待2022-01-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