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 題:“數”看2022中國知識產權半年“成績單”
新華社記者王琳琳、宋晨
發明專利授權39.3萬件、商標注冊量367.4萬件、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發證5233件……
國新辦1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上半年我國知識產權工作統計數據。一系列核心指標表明,我國知識產權總體發展“基本面”——穩中有進、質量提升。
發明專利授權39.3萬件
“上半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39.3萬件,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3.3萬件。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為390.6萬件,同比增長17.5%。”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胡文輝介紹。
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關鍵指標穩中有進,成果來之不易。
胡文輝介紹,面對復雜外部環境和嚴峻疫情防控形勢,上半年我國國內專利、商標、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知識產權申請呈現先降后升趨勢。比如,上海6月發明專利申請扭轉前期下降態勢,環比數據回暖,創新創造能力得到恢復。
當前,我國正大力推進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數字化發展進一步加快步伐,對數字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提出新要求。
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介紹,截至2021年底,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有效發明專利達97.7萬件,是2016年的2.8倍,占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比重達35.2%。
新興技術領域專利儲備進一步增強,既支撐了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也增進了人民群眾健康和福祉。
有效注冊商標已超4000萬件
“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有效注冊商標已超4000萬件,同比增長20.9%,商標工作有效維護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胡文輝說。
近年來,我國商標申請量、注冊量連續實現較快速度增長,商標審查能力持續加強。胡文輝介紹,2021年我國首次實現年度商標注冊審查量超1000萬件,將一般情形下商標注冊周期穩定在7個月,市場主體獲得感得到有效提升。
疫情期間,餐飲和文旅等行業,特別是相關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經營活動受到很大沖擊。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云介紹,為助力重點行業復工復產,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入開展了商標質押融資等專項活動,以知識產權“輕資產”幫助相關市場主體獲得必要資金補給。
胡文輝介紹,上半年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同比增長51.5%,惠及企業9760家。其中1000萬元以下的普惠貸款惠及中小企業6951家,占惠企總數的71.2%。專利商標質押融資服務“小微”的特征顯著,普惠性增強。
隨著商標法的實施和不斷完善,外國投資者在華經營發展信心進一步增強。胡文輝介紹,商標法實施之初,國外在華商標申請不足2000件。截至今年6月底,超過200個國家或地區的市場主體在華擁有有效注冊商標,其中來自美國、日本、德國、英國、韓國的市場主體有效注冊商標數量位居前五位。
累計批準地理標志產品2493個
地理標志是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
胡文輝介紹,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累計批準地理標志產品2493個。核準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6927件。核準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市場主體19350家。地理標志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
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核準改革,是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主要是將專用標志使用核準的工作權限下放到省一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由其核準并公告,市場主體用標更便捷,行政管理部門管理更直接。
目前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核準改革已經開展了兩批試點,其中第二批改革試點前不久剛剛啟動。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張志成介紹,第二批改革試點地方由第一批試點的12個省份增加至20個省份,涉及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數量由1218件提高至1951件,占總數比例由51.8%上升至82.9%。
“第二批改革試點進一步優化核準程序、減少審批環節、精簡申報材料、壓減核準周期,可以更高效地滿足地理標志產品生產企業的用標需求,使試點成效惠及更廣泛市場主體。”張志成說。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福建省獲專利轉化專項計劃重點支持2022-07-06
- 福建省獲專利轉化專項計劃重點支持2022-07-06
- 2025年廈門將建成國家知識產權強市2022-07-06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第五屆進博會發布消費品、汽車展區意向采購需2022-07-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