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8月18日電 題:數字化新亮點頻現 長三角邁向更高質量一體化
新華社記者許曉青 何欣榮 楊愷
長江三角洲的三省一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正在加快數字化轉型,以5G網絡為基礎的“數字長三角”建設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主任華源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截至今年6月底,長三角已累計建成5G基站43萬個,約占全國四分之一。長三角組織實施的“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項目1300余項。
長三角微光遙感衛星影像圖。 新華社發(中科院供圖)
2018年11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近年來,三省一市的國內生產總值從2018年的22.1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7.6萬億元,占全國的比重始終保持在24%以上;進出口總額從2018年的11.1萬億元上升到2021年的14.1萬億元,占全國比重超過36%。
長三角承擔著中國科技和產業創新開路先鋒的重任。據華源介紹,在邁向更高質量一體化的過程中,長三角通過加快構建協同創新體系,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數據顯示,目前長三角的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國60%,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均占全國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車產量約占全國38%。
“我們深刻感受到,國家戰略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包括民生領域在內,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的成效可觀可感。”華源說,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讓區域內的老百姓工作生活品質更高。
從民生視角看,“數字長三角”正在融入三省一市2.3億多常住人口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戶口遷移可以少跑腿、社保卡在多個場景實現“一卡通用”、跨省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覆蓋上萬家醫療機構……截至今年7月底,長三角跨省通辦的政務服務事項或相關應用場景已達138項。
數字化加速的背后是創新動能被激發。截至今年7月底,三省一市共建的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累計建設企業聯合創新中心218家,提出技術需求936項,企業意向出資金額24.1億元。
“依托三省一市的科研資源,我們正在打造‘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樞紐。”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說。
在5G網絡覆蓋的基礎上,三省一市還聯合啟動建設了長三角算力樞紐節點,包括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和安徽蕪湖,設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相關項目已簽約。
中國知名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業科大訊飛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邁向更高質量的親歷者,同時也是數字化轉型的受益者。截至今年8月中旬,訊飛開放平臺在長三角已聚集超過76.7萬支開發者團隊,總應用數36.4萬個,開放技術能力498項,推動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的持續落地。此外,科大訊飛還在長三角積極布局創新機構,與區域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和聯合攻關,進行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研究。
2022年,上海市長寧區基于科大訊飛服務支撐的長寧教育數字基座,累計服務區內106所學校及相關教育單位,覆蓋約6萬名學生,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管理與服務起到了較好支持作用。
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鏈聯盟秘書長徐甲甲說:“通過聯盟等載體,我們正在推進長三角共建人工智能協同創新互動機制,促進創新要素自由流動。”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全國首個數字化環境設計專委會在榕成立2022-08-07
- 全國首個數字化環境設計專委會在榕成立2022-08-07
- 推進數字化進程 "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賦能活動成功舉行2022-07-25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積極生育支持措施如何落到實處?權威回應關切2022-08-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