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開展非機動車安全執法檢查,發現在共享單車違規停放問題治理存在“過度清理”現象,有企業每年向第三方扣車公司付出取車成本超1億元,有企業在上海一地遭到第三方扣車公司的備案共享單車就超過15萬輛。
據了解,之所以會有“扣車”,要么是車子們違規超額投放,要么是沒有擺放在停車區域里,相關人員會把車收走。
科技媒體36氪此前報道顯示,早期共享單車企業多是從管理部門免費取回車輛,再重新合規投放。但漸漸地,監管部門只落實總量控制和管理停車秩序,委托第三方公司對超投車輛進行回收。而這些企業大多自負盈虧,逐漸自行摸索出以收取共享單車、電單車贖車費獲利的商業模式。
該報道稱,近兩年全國出現了大大小小上千家扣車公司,或許正是看中了這個“有利可圖”,一名共享單車企業上海運維負責人透露,目前上海有大概200多個扣車場,全年扣車峰值上百萬輛。“扣車,已經從正常的城市管理行為,在過去兩年演變成了一條黑灰色的‘扣車產業鏈’。”
“在扣車場里,每一天都不缺少生意。”據報道,在全國各地,贖回一輛單車的價格從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一些地方贖回一輛電單車的單價成本高達數百元。由于收入可觀,上海多家扣車公司出現了跨區搶扣車的競爭態勢。
“執法不是目的。”上海市此次執法檢查中指出,就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違規停放問題,未經備案過度投放的共享單車擠占人行道影響市容,加大清理整頓力度無可厚非,相關企業也應壓實責任,但現實中也存在“過度清理”現象。
檢查中調研的一家共享單車企業也證實了上述現象。該企業在全市投放的自行車約49.5萬輛,其中超過15萬輛備案車長期被扣在第三方扣車場地,導致大量閑置,平均每天約有2.2萬輛單車因各種原因,被第三方公司扣車,需要付費取回,企業每年因此付出的取車成本超過1億元。
“破局關鍵還在于如何讓企業自覺運維。”上海市人大代表、市人大監察司法委委員孫曄建議,可探索打分制動態調整單車數量,對企業壓實責任的情況進行打分:綜合評分高的企業,提高其市場投放量作為鼓勵。
也有人大代表表示,執法不是目的,關鍵是讓公眾和企業心服口服,自發形成自律意識,承擔起主體責任,“這就要求執法力度和溫度并存,用精細化管理來破局頑疾”。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福州:積分制規范共享單車停放 扣滿10分至少限騎7天2022-08-19
- 福州:積分制規范共享單車停放 扣滿10分至少限騎7天2022-08-19
- 8月17日上海疫情最新消息:今天,上海社會面新增2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病例詳情公布2022-08-17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我國首次出口高鐵列車雅萬高鐵高速動車組啟運2022-08-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