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將擇機實施第二次出艙活動。自今年9月2日圓滿完成首次出艙活動以來,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先后完成了出艙活動恢復、機械臂測試與操作、第二次出艙活動準備等工作,持續開展空間材料研究、高等植物培養等空間科學實(試)驗項目。目前,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空間站組合體運行穩定,具備開展出艙活動條件。
短期內再出艙 驗證空間站常態化出艙
9月2日凌晨,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一次出艙活動。短期內再次擇機出艙,如此緊密的出艙安排是為什么呢?
以往的航天員乘組在軌六個月期間執行了兩次出艙活動,每次間隔大約一個多月。而神舟十四號乘組的首次出艙活動剛剛結束大約半個月。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專業副總師 潘順良:實際上跟空間站的任務規劃有關系。這次神十四乘組任務量還是很飽滿的,因為后面馬上夢天實驗艙也要發射了,夢天實驗艙發射之前,空間站的組合體還要進行一個轉位工作。轉位之后(空間站)就是“L”型構型,但是“一”字形構型更適合出艙。比較緊密的出艙任務其實也剛好可以驗證常態化的出艙。
潘順良告訴記者,兩次緊密的任務所驗證的常態化出艙是空間站必須具備的能力,要想做到就需要航天員與地面飛控人員熟練掌握出艙各項準備工作,多次演習演練,達到天地默契配合。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專業副總師 潘順良:兩名艙外的航天員和艙內的航天員要進行協同;其他包括地面各個部門,包括我們空間站系統,還有航天員系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測控通信系統在地面也要進行大的協同。尤其是到了運營階段可能還需要把核心艙的太陽翼轉移到實驗艙的兩邊,這實際上是需要有一個常態化的多次出艙,這也是相當于對出艙活動進行提前的演練驗證。
使用問天氣閘艙出艙 確保出艙穩定安全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的第一次出艙,首次使用問天氣閘艙作為出艙口。問天實驗艙與核心艙對接后,執行出艙活動的主要出艙口就從核心艙的節點艙轉移到了問天氣閘艙。那這兩個出艙口到底有什么區別呢?
空間站階段的前四次出艙活動,航天員都是從空間站核心艙的節點艙出艙。第五次出艙活動,神舟十四號乘組首次從問天氣閘艙出艙。與節點艙相比,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由于不需要兼顧對接來訪飛行器的功能,因此它的內部比較平整,足夠兩名航天員穿著艙外航天服并排而立,轉身活動不再受限。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專業副總師 潘順良:問天艙的氣閘艙,它是比較大的出艙口,人也方便出去,也方便帶一些物品出去。航天員打開問天的氣閘艙艙門的時候,看到的是美麗的地球,這樣的話航天員整個空間感是比較好的。同時,因為太陽在上頭,所以整個強光的照射也能避免,對航天員來說是比較適宜的。
除了讓航天員獲得更好的出艙體驗,使用問天氣閘艙出艙還可以提升空間站整體的安全性。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專業副總師 潘順良:核心艙的節點艙屬于中心的位置,如果它作為氣閘艙的話,會把其他幾個艙,包括(載)人(飛)船整個隔開了,這樣的話,實際上不是一個最好的狀態。如果氣閘艙和工作艙分開的話,實際上對核心艙、神舟飛船都沒有什么影響。同時問天的出艙口距離核心工作區比較遠,實際上也是比較安全的一個出艙口。
未來,在軌的航天員乘組都將從問天氣閘艙出艙,核心艙的節點艙出艙口將作為空間站的備份出艙口。
記者探訪空間站總裝集成測試試驗
地面模擬太空環境 保障航天器在軌運行
保障航天員順利出艙、空間站在軌運行平穩,需要發射之前在地面就進行模擬太空環境的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此前是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津基地里完成這項工作,那么在地面如何模擬太空環境?一起去看看。
總臺記者 孫強:太空溫差大,同時還是真空的環境,但是在我們的空間站發射之前就需要在地面完成各種各樣的模擬太空環境當中的測試。這其實就和我現在所在的大型空間環境模擬器有關。問天實驗艙在發射之前,就在這里進行了為期將近一個月的空間模擬測試,而為了能夠把長度達到17.9米的問天實驗艙整體完全地放入模擬器,就需要模擬器足夠大。這個模擬器的直徑就達到了17米,高度更是達到了35米,相當于10層樓高。
空間站各個艙段,并不是直接拉到發射場進行發射的,而是要先進行各種模擬實驗,位于航天五院天津基地的KM8大型空間環境模擬器,是目前世界第三大空間環境模擬裝置,主要功能就是模擬航天器耐真空、冷黑、太陽輻射等環境條件,保障航天器在這些條件下正常運行。如果發現異常就找出原因,然后進行不斷的優化改良,直到最后通過各種指標,順利出廠。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津基地管委會主任 那鑫:每90分鐘,空間站的溫度就要經歷將近上下300多度的沖擊,那怎么保證里面環境是很舒適的?這個實驗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測試溫度冷熱交變特別劇烈的情況下,對航天器到底有什么影響。
除了熱學測試之外,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還進行了力學測試、噪聲測試、檢漏測試,為航天器的順利發射、安全在軌運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津基地管委會主任 那鑫:面前的這個振動臺,它的橫向推力達到了70噸,縱向推力就是垂直方向推力達到了140噸。主要就是模擬在火箭發射的一瞬間,它的劇烈振動對航天器本身的影響。
責任編輯:黃小群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到2035年北京要建成這樣的國際消費中心示范城2022-09-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