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走出困頓,皆始于科學之光的指引,“從0到1”的創新精神則是科學之光燃起的第一簇火花。11月27日,在南方科技大學、騰訊公司共同主辦的第二屆“青年科學家50²論壇”上,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全球著名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全球著名植物生物學家朱健康、全球著名細胞生物學家于洪濤等多位國內外頂尖科學家與獲得“科學探索獎”的青年科學家線上云聚,暢聊科學領域前沿話題。
據悉,這也是國內目前科學界陣容最強大、領域跨越最廣、影響力最大的青年科學家學術交流平臺之一。
此次論壇以“聚焦原創,突破邊界”為主題,希望通過搭建科學家代際之間、領域之間的交流平臺,瞄準“從0到1”的原始創新,鼓勵跨領域、跨學科的交叉研究合作,全方位支持青年科學家的成長與發展。
2022年度“十大基礎研究關鍵詞”揭曉
在“學術演講”環節,六位在生物技術、生命科學、結構生物學、復雜科學研究、分子細胞科學、信息電子等領域具有重要建樹的科學家分享各自研究領域的探索最前沿。
值得關注的是,為了試圖勾勒出未來三至五年基礎科學與前沿技術的發展圖景,200位科學探索獎獲獎人依據自己的一線工作和科學洞察,提名并投票選出十個關鍵詞并在論壇上正式發布。
2022年度“十大基礎研究關鍵詞”
它們分別是:高能宇宙線起源、室溫超導、新材料創制、新型RNA、類腦智能和腦機接口、面向科學發現的人工智能、后摩爾時代的集成電路、超高比能拿全儲能、仿生材料與器件、復雜系統與高階網絡。
這十個關鍵詞,不僅凝聚了青年科學家們探索科學“無人區”的壯志雄心,也凝聚了中國青年科學家對未來科技發展的前瞻研判。在論壇上,陳玲玲、呂琳媛 、吳華強等科學家就圍繞基礎研究關鍵詞進行分享。
非編碼RNA被稱為人類基因中的“暗物質”,它從DNA轉錄而來,但不表達為蛋白質,長久以來一直用途成迷。這些“暗物質”到底有什么用?能夠為我們對抗疾病提供哪些全新的手段?在論壇上,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人、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陳玲玲以《新型RNA的發現與功能探索》為題,為人們揭秘非編碼RNA。
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復雜系統研究,史蒂芬·霍金也曾說過,“21世紀將是復雜性的世紀”。2021年“科學探索獎”獲獎人、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呂琳媛正從事復雜系統研究,她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復雜系統研究的“前世今生”:在秩序與混沌邊緣,復雜科學如何在諸如人腦、生態、社會這樣的復雜系統中尋找普適、簡單的規律?科學家如何在復雜世界中,尋找到隱藏著怎樣的簡單規則。
“摩爾定律”面臨失效風險,晶體管尺寸逐漸逼近其物理極限。人們飛速增長的算力需求未來如何滿足?下一代芯片什么樣?清華大學教授、2019年“科學探索獎”獲獎人吳華強是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首任院長,從事新型憶阻器研究,他從集成電路面對的“三座大山”談起,分享了“后摩爾時代”集成電路技術發展的最新前沿探索。
如何破解“錢學森之問”?六所頂尖高校分享“育人之道”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多年來是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
“校長圓桌”探討中國高校上下求索之道
本次論壇新增“校長圓桌”,圍繞如何“引導、支持從事基礎研究的青年教師甘坐冷板凳、探索長周期重大科學問題”等議題,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東方理工高等研究院院長陳十一、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韓杰才、上海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李儒新、大灣區大學(籌)負責人田剛、廈門大學校長張宗益共同探討中國高校上下求索之道。
大學是科學發現和重大基礎發明的搖籃。對于高校而言,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是一流大學的核心使命,也代表著高等教育和大學對國家與社會的主要貢獻力。
而對于企業而言,任何一家有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都得益于創新,也同樣重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人才官奚丹在論壇上坦言,“沒有原始創新的深厚地基,沒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科技企業的大廈再高大再漂亮,也難以經受風吹雨打。”過去幾年,騰訊把“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納入公司戰略,支持基礎科研是重中之重。從設立科學探索獎,到舉辦青年科學家50²論壇,再到今年新發起的新基石研究員項目,騰訊不斷加大以公益形式投入基礎科研領域。
奚丹表示,“在出資之外,我們還希望為探索獎獲獎人精心準備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滿足青年科學家跨學科交流的需要,這就促成了青年科學家50²論壇。”
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自然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與資金支持。也只有教育界與社會各界形成合力,才能共同破解縈繞在科學教育領域的“錢學森之問”。
據悉,“青年科學家50²論壇”是為“科學探索獎”獲獎人提供的高水平、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平臺。“50²”寓意著“科學探索獎”每年評選出的50位青年科學家,將對未來50年的科學技術突破產生重大影響。從2021年起,“青年科學家50²論壇”每年舉辦一次,旨在營造探索未知的學術氛圍,鼓勵青年科學家之間的交叉研究合作,成為兼具專業性和權威性的青年科學家學術盛會。
責任編輯:趙睿
- 中國科學家發現浩瀚宇宙中“定位”太陽新方法2022-10-26
- 德情報部門負責人就德科學家對華接觸發出警告,外交部回應2022-10-19
-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2022-09-24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2022年度“十大基礎研究關鍵詞”揭曉,科學家2022-11-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