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并就推動實體經濟尤其是作為其命脈的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作出戰略部署。
2023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經濟循環暢通需要各產業有序鏈接、高效暢通。要繼續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工程機械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工業化水平的關鍵指標。近年來,我國在工程機械領域全球之最越來越多。“大工匠”們你追我趕、精益求精,制造出一臺臺刷新世界紀錄的鋼鐵戰士。隨著新型工業化加速推進,智能化生產的引入,又為制造業進一步轉型升級插上了翅膀。
能爬山可涉水的全地形步履式挖掘機“鋼鐵螳螂”,刷新全球風電安裝新高度的全地面起重機“擎風兄弟”……這些“國之重器”都產自徐工集團的“世界首條起重機轉臺智能化生產線”。這條生產線雖然只有240米,卻是行業“天花板”。據了解,這道焊接工序由10臺機器人組成,只需要一名工人操作電腦,剩下的可全部交給智能設備完成,還可以通過大屏幕對生產數據都進行監控。
其實在十多年前,我國大噸位起重機還基本全部依賴進口。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徐工集團組織了近百人的研發團隊,從零做起,用了近 4 年,終于制造出被譽為 " 世界第一吊 "的 4000 噸級履帶起重機。
2021年,全球工程機械企業10強中國擁有3席,總數位列第一。全年工程機械行業營業收入突破8000億元,出口額達340億美元,創下新紀錄。產品出口到210個國家和地區。
大國重器背后,是制造強國的崛起。特鋼是工業化的基礎材料,決定一個國家的高端制造發展高度。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所使用的纜索鋼,就是由興澄特鋼自主研發生產的特種鋼材。
“特殊鋼工業為國家高端裝備、重大工程、綠色能源和其他戰略產業提供關鍵材料,是中國制造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環節。經得住千錘百煉的特鋼,才能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工程院院士、冶金自動化及信息工程專家劉玠對現代快報記者表示。
在科技成果與產業化之間,往往存在一條“死亡之谷”。強化產學研合作,才能跨越“死亡之谷”,不斷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2013年成立的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在先進制造、新材料等領域建有專業研究所73家,向市場轉移轉化技術成果8000多項,衍生孵化了1500家科技型企業。一件件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出去,走進我們的生活,走進更廣闊的天地。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表示,江蘇省產研院研發出的外骨骼機器人已應用在消防救援、物流搬運、醫療康復等領域,還在腦機融合智能技術、腦機交互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神經工程、傳感器、集成電路等方面取得了近20項專利成果。“可以說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就是科創團隊和地方政府(園區)的‘紅娘’,讓產業落地,打通了科技成果與產業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作為正在進行工業化和邁向信息化的中國,首先要在構建新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過程中強化實體經濟的基礎和支撐作用。”南京財經大學教授張為付表示。他認為,將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是符合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現實選擇,而這一選擇又要求在發展實體經濟過程中,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這些產業和領域構成了實體經濟的重要內涵和強大支撐。確定這樣經濟發展方向和模式之后,要以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帶動引導和支持其他經濟領域行業和模式的發展,否則整體綜合經濟發展沒有堅實的產業基礎和經濟保障。”張為付表示。
責任編輯:許暉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每日一習話】中國式現代化扎根中國大地,切合中國實際2023-02-18
- 社論: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福建篇章開好局2023-01-16
- 省兩會代表委員踴躍建言——在中國式現代化中展現省會更大作為2023-01-13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我國首個大型巡天空間望遠鏡計劃今年發射2023-02-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