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 記者2日從中國中醫科學院獲悉,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共采集植物標本150萬余份,已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3個新屬和196個新物種(包括種下分類群)。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項目組辦公室邀請分類學及中藥資源學方面的專家對這些新分類群進行了專家論證。專家認為,這些新分類群的發現對厘清我國生物資源家底、豐富中藥資源寶庫做出重要貢獻。
據悉,3個新屬分別為征鎰麻屬、希陶木屬、先骕蘭屬,196個新物種分別隸屬于真菌、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分布在57個科114個屬中。發表的新物種大多有系統分類學綜合證據(包括分子證據),明確了新物種在分類系統中的地位和位置,保障了發表新分類群的高質量。同時,利用現代分子系統學方法,厘清了分類中的一些分歧,為完善植物分類系統做出了貢獻。
這些新發現中,還有對老一輩科學家發現的疑似新物種確認而來的新物種。例如務川人字果,是在對貴州第三次中藥資源普查標本整理中發現一份有疑問的標本后,通過幾次實地核查、標本采集、鑒定以及譜系分析,被確認的新種。這些新資源的發現,還還原或糾正了中醫藥傳承中的一些偏差。例如西藏苦枸杞的發現,結合對枸杞子的研究,就厘清了枸杞子從《本草原始》中記載為“味苦、性寒”,到現在《中國藥典》中記載為“味甘、性平”的原因。這些發現,推動踐行了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根據項目組前期出版的專著《新資源的發現及功效研究》統計,新物種中大概有60%以上具有潛在的藥用作用或者中藥功效。回答這些新資源能否作為中藥、有什么樣功效的問題,是項目組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工作,將為擴大中藥資源種類和來源提供支持和參考。
2011年以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開展了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產出一系列成果。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新冠感染后“咳咳咳”如何緩解?專家教你怎么選中藥2023-01-12
- 連花清瘟?連花清咳?一文了解抗疫中藥“姊妹花”2023-01-03
- 別只盯著連花清瘟!福建中醫專家推薦中藥防疫方2022-12-12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騰訊升級智慧高速解決方案 助力高速公路數字2023-04-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