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6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將舊法名稱中的“環境”二字去掉,以此強調法律規范的對象是人為噪聲,進一步明確地方政府的責任。一年過去了,“新噪聲污染防治法”實施的效果究竟如何呢?
據全國聲環境質量監測,2022年全國聲環境功能區晝間達標率為96.0%、夜間達標率為86.6%。全國城市區域晝間等效聲級平均值為54.0分貝,專業人士指出,這個音量已跟室內正常聊天、電腦主機聲音音量基本相當,影響人們生活有限。
雖然目前噪聲污染治理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但由于噪聲污染量大面廣,部分噪聲源還存在監管空白。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 楊龍: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從源頭防控、問題的治理、科技的支撐等方面重點開展工作。我們將全面推進全國聲環境自動站點的建設,計劃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實現全國地級以上的城市3800多個監測點位的自動監測。
同時,生態環境部將加大監管執法力度,通過樹立工業企業治理標桿,發布低噪聲施工設備目錄等,進行引領示范;還通過開展寧靜小區建設、創建靜音車廂等,營造舒適環境。
為了提高聲環境質量,各地也在探索用科技的力量來減少噪聲污染。在廣東珠海,當地運用聲學雷達技術開發建設了噪聲自動監測設備,它能夠準確識別人為制造的噪聲。當噪聲音量持續10秒超過規定數值,這套設備就會自動進行語音提醒,并上傳到執法部門。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南屏鎮黨委委員 副鎮長 陶體偉: 有這個(監測設備),我們是完全可以取證,這套設備運行一個月之后,我們沒有接到過關于廣場舞的任何投訴了。
此外,珠海還針對廣場舞音箱專門打造了一種可移動的“隔音神器”,它采用高阻力的納米吸聲材料,對中低頻噪聲進行吸收,同時,三面封閉、一面開放的結構可以減少噪聲向四周傳播。
在生活中,減少在嘈雜的環境中長時間停留、合理使用耳機等做法也能夠降低噪聲對我們的影響。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副主任醫師 成雷: 平時有一些人喜歡戴耳機聽音樂,可以掌握一個 “606060”原則,即聽音樂時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聽的時間不超過60分鐘,外界音量最好不超過60分貝。在嘈雜的公共場所還有睡眠狀態下,建議不要使用耳機,以免加重聽力損傷。
如果在接觸噪聲后感覺聽力突然下降,一定要及時就醫。醫生在確診患者突發性耳聾后,可以通過使用激素、活血藥物以及營養神經藥物等進行有效治療。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廈門:全城降噪!請為考生留一份安靜2023-05-26
- 讓考生靜心備考 下周二起廈門全市禁噪2023-05-19
- ?廈門聯動管控噪聲污染 群眾滿意率100%2023-02-10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教育部發布高考預警信息 謹防受騙2023-06-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