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7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網信辦、最高檢、教育部、司法部、共青團中央有關負責人介紹《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有關情況。
吹風會上介紹,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國家網信辦在前期深入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起草了《條例(送審稿)》。司法部會同網信辦反復研究修改,先后多次征求中央有關單位、地方人民政府意見,形成《條例(草案)》。今年9月20日,《條例》經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10月16日,李強總理簽署第766號國務院令公布《條例》。《條例》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條例》是我國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條例》回應了社會各界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關切,標志著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治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條例》共七章,主要明確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原則要求和監督管理體制、未成年人網絡素養促進、網絡信息內容規范、個人信息網絡保護、網絡沉迷防治等制度。
為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各部門依法推進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治理。最高檢相關負責人在吹風會上介紹,從2020年1月到2023年9月,檢察機關起訴成年人涉嫌利用電信網絡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16萬人。針對通過網絡聊天脅迫女童自拍裸照等問題,最高檢發布指導性案例,確立了無身體接觸猥褻行為等同于線下犯罪的追訴原則,目前已累計追訴犯罪3000余人。三年來,檢察機關立案涉未成年人網絡權益和個人信息公益訴訟案件524件。
《條例》在明確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的普遍性保護義務的基礎上,針對未成年人用戶數量巨大,或者對未成年人群體具有顯著影響的平臺,提出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方面的特殊義務要求,以督促大型平臺企業切實承擔社會責任,守護未成年人健康發展。這些要求包括:開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影響評估、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者設置未成年人專區、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合規制度體系、制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專門平臺規則、停止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平臺內產品或者服務提供者提供服務、每年發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社會責任報告等等,進一步壓緊壓實大型網絡平臺主體責任,促進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總臺央視記者 李可婧)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官方通報10歲男孩遭倆男生常年凌辱猥褻:校長解職多人被辭退2023-09-27
- 央視網:年齡不應是違法犯罪擋箭牌,大同未成年人欺凌事件背后的警示2023-09-27
- 警方通報13歲女孩被逼喝一瓶白酒:涉事人員均系未滿14周歲未成年人2023-09-21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我國對大熊貓海外旅居地進行實地檢查:健康狀2023-10-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