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1月9日電 題:重慶:“無廢城市”建設助推循環產業發展
新華社記者周凱
作為全國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之一,重慶市近年來系統推進工業廢棄物集約化、綠色化收運、處置和回用,部分環境風險大、處置成本高的工業廢棄物如今逐步變廢為寶,循環產業持續壯大,并向高端化邁進。
在重慶市永川區港橋工業園區,重慶電力再生資源循環利用中心現代化車間里,報廢電纜、變壓器、鋼芯鋁絞線等在專業拆解線上被精細拆解、分類打包,變為廢銅、廢鋁、廢塑料等多種再生資源。該中心自2022年8月建成以來,已累計處理各類電力廢棄物近7000噸,減少碳排放10.95萬噸。
過去這些報廢電力設施設備主要靠基層供電公司通過招投標方式賣給第三方處理,存在怎么處置難以追溯、價值低、部分小作坊不規范拆解有二次污染等問題。該中心負責人楊志剛說:“如今中心通過研發專業設備、綠色規范統一拆解,不但提高了附加值、避免了二次污染,還催生了一條循環利用產業鏈。如廢舊電表外殼是聚乙烯材料,我們拆解破碎后交給園區一家企業加工成壓軸脫模劑,價格每噸1.5萬元至1.7萬元。截至目前,中心實現產值1.15億元,較原處置方式增值3100多萬元。”
近年來,重慶市從完善固體廢物管理制度、循環利用技術研發等方面系統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重點打造港橋工業園區等24個以廢棄物循環利用為主導的靜脈產業園和大宗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示范基地,建成大宗固體廢物利用科技創新平臺12家和國家級綠色工廠81家、綠色園區8家。
“無廢城市”建設為挖掘“城市礦產”提供了新機遇。在重慶市大足區靜脈產業園的重慶瀚渝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含銅廢液、廢電子線路板等廢物在這里變廢為寶。
該公司副總經理李孟說,在重慶“無廢城市”建設引領下,企業加大設備投入和科技研發,將周邊工業企業的廢棄物加工成氫氧化銅、海綿銅等4大類產品。2022年企業共處置危險廢物2.3萬多噸,生產海綿銅等產品1500多噸、銷售額5500多萬元。
“無廢城市”建設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大足區五金制造歷史悠久,有“中國西部五金之都”之稱,但五金行業的電鍍廢水存在較大環境風險。走進大足智倫電鍍園,園區30多家電鍍企業生產情況在電子監控大屏上一目了然,產生的污水、固體廢棄物在園區集中處理。
園區運營方重慶智倫電鍍有限公司負責人杜大軍告訴記者,2019年企業升級污水處理設施,此前分散的電鍍企業集中在園區生產經營、處理污水,既降低了電鍍企業成本也便于監管。今年投入2000多萬元提升污水治理標準,建設污水中鉻、鎳等金屬回用設施,助推電鍍產業綠色化轉型。大足區靜脈產業園現已形成廢舊拆解、再生金屬、節能環保3個產業鏈,2022年實現產值130多億元。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將繼續深化全域“無廢城市”試點,通過完善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白名單”制度、打造5000個“無廢社區”、發布“無廢指數”等一系列舉措,讓“無廢城市”建設惠企惠民,更好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重慶辟謠渝北車禍兩死一傷:現場無人員傷亡2023-11-08
- 重慶女子上班坐14次扶梯獲公司補貼 網友:上班都快比取經還難了2023-11-03
- 重慶女生上下班坐14次扶梯獲公司補貼 網友:這潑天的富貴什么時候輪到我2023-11-03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遭烈犬撕咬的成都女童右腎已保住2023-11-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