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出首個體細胞克隆猴的科研團隊帶來了新進展。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牽頭的聯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成功構建高比例胚胎干細胞貢獻的出生存活嵌合體猴,并證實了猴胚胎干細胞可以高效貢獻到胚外胎盤組織和生殖細胞。
11月9日,相關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此研究對理解靈長類胚胎干細胞全能性和發育潛能有重要意義,為建立基于猴胚胎干細胞嵌合體的遺傳修飾實驗動物模型構建技術奠定了基礎。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院士表示,建立非人靈長類胚胎干細胞嵌合體技術對生物醫藥研究有重要意義。1984年以來,胚胎干細胞注射到囊胚并孕育出嵌合體的技術先后在小鼠和大鼠上成功,成為構建鼠類遺傳修飾實驗動物模型的關鍵技術,但非人靈長類領域的相關研究一直進展緩慢。
想攻克此難題,首先要獲得有高效發育潛能的猴胚胎干細胞。“我們建立了處于6種不同培養體系下的食蟹猴胚胎干細胞,評估發現4CL體系下培養的胚胎干細胞具有較高的多能性,以及更好的傳代穩定性、基因組穩定性。”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研究組組長、研究員劉真說。
由于胚胎發育條件和干細胞培養條件不同,胚胎干細胞注射入受體胚胎后快速凋亡是團隊必須解決的第二個問題。劉真介紹,團隊選用4CL體系下的胚胎干細胞進行猴胚胎注射實驗,通過測試不同培養基和培養時間的組合,得到了最優嵌合胚胎培養條件。
嵌合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猴后,團隊得到10只出生或流產的仔猴,有一只出生存活猴和一只流產猴被檢測到胚胎干細胞的嵌合。其中,出生存活猴中胚胎干細胞的貢獻比例高達70%左右,胚胎干細胞跟受體胚胎細胞同步分化到了出生存活猴的各種不同細胞譜系中。
經進一步研究,團隊在兩只嵌合體猴的胎盤組織發現了胚胎干細胞的高比例貢獻。考慮到小鼠胚胎干細胞幾乎不會貢獻到胎盤組織,這表明靈長類胚胎干細胞可能有不同于嚙齒類的發育全能性特征。此外,兩只嵌合體猴的生殖細胞中也發現了胚胎干細胞的高比例貢獻。(記者董雪、張建松)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自然》評出2018年重大科學事件 克隆猴等上榜2018-12-21
- 兩只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這項世界生命科學有何重大意義?2018-01-25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海關查獲超萬粒“三無”減肥藥含冰毒成分2023-11-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