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 題:新增貸款超22萬億元!從“錢景”看前景
新華社記者吳雨
做生意要本錢,奔好日子要掙錢。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超22萬億元。這背后是更多的發展機會,展現出中國經濟的強勁活力。
金融活,經濟活。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離不開充裕的信貸資金支持。隨著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22年突破120萬億元,我國新增貸款當年也突破了21萬億元,并在2023年進一步增至22.75萬億元。
超22萬億元新增貸款都投向了哪里?近八成投向了企業。資金是企業發展的底氣之一。企業若是“手頭緊”,就難以大膽奔前景。
數據顯示,2023年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7.91萬億元,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約占增量的76%,比重較2019年的62%明顯提高,企業融資的穩定性不斷提升。從另一個觀察角度來看,我國經營主體的發展動力依然強勁,有著源源不斷的融資需求。
2023年6月以來,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連續數月維持在57.6%。企業貸款保持較好增長勢頭的同時,如何以可控的債務增量保持利潤增長,成為擺在企業發展面前的一道考題。盤活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提升資金周轉效率才是明智之舉。
那么資金流向了哪些領域?從記者采訪金融機構得到的信息中,不難看出端倪。
目前,主要國有大行的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普惠小微貸款、綠色貸款同比增速大體保持在30%至40%,有的大行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同比增速更是超50%,均快于其全部貸款增速,更多信貸資源被用于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上。
資金活躍的地方,大多充滿了活力。國產手機、新能源汽車走俏,國產郵輪首航、大飛機首秀不停步,文旅市場強勁復蘇,鄉村振興展現新氣象……從“錢景”看前景,信貸結構有增有減,資金使用效率不斷提升,緊跟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方向。
逐年增加的新增貸款只是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一個方面。
每年我國全部貸款中的相當一部分需要回收再投放,2023年末我國人民幣貸款余額237.59萬億元,是年度增量的十倍多。除卻信貸,我國還有全球第二大保險、股票和債券市場,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不斷拓寬。
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金融體系一直很給力,還將持續發力。去年10月底舉行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提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將金融工作上升到了更高戰略高度。
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誕生在中國,對我國乃至世界都曾帶來深遠影響。往事越千年,如今站上新起點,在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強力支撐下,金融“活水”正傾力澆灌發展沃土,帶給中國經濟更多創新動力和增長活力。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下周起貸款即將重定價 部分存量房貸利率可下調10個基點2023-12-27
- 福州受理首筆人才貼息住房公積金貸款2023-11-29
- 福建首筆臺胞數字人民幣貸款在平潭發出2023-11-16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本周三股冷空氣輪番登場難改氣溫回升大趨勢2024-01-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