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 2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從文旅火爆看中國經濟活力“龍抬頭”》的評論。
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74億人次創下新高,同比增長34.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9.0%;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6326.87億元,同比增長47.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7.7%;全國邊檢機關共保障1351.7萬人次中外人員出入境;隨著免簽證“朋友圈”擴大,春節期間國人出行的足跡越來越遠;春節檔電影票房達80.16億元,創造新的紀錄……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文旅市場一片火熱,流動的數據里透露出迸發的活力。從這一組組最新數據中,既能一窺我國經濟開年“龍抬頭”的氣勢,也可以看出這個春節假期不少新變化。
花式團圓中國年,成為越來越多國人的選擇。過去的春節,人們紛紛背起行囊,腳步匆匆從他鄉奔赴家鄉。萬家燈火下,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餃子、看春晚、放鞭炮,成為人們難忘的春節記憶。如今,春節有了更多新過法。
今年春節假期,不少人選擇全家共同出游,去陌生城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更主要是體驗不一樣的年味。除了“爾濱”依舊火爆,大數據顯示,成都、廣州、重慶成為春節假期遷入人口最多的城市前三甲。北方游客去南方溫暖過年,南方游客到北方體驗“冰雪奇緣”。酒店、出行、餐飲等行業在忙碌中腰包鼓了起來,游客們更收獲了新奇、放松和愉悅。
文旅創新實現“新供給”,激發消費新動能。各地文旅部門在短視頻平臺的全力推廣,在春節期間迎來“兌現”。不只有大城市,一些三四線城市旅游異常火爆。新春燈會、舞龍舞獅現場人頭攢動,英歌舞從線下火遍網絡,活躍節日氣氛,更弘揚傳統文化;“村晚”代替“村BA”成為休閑娛樂的好選擇;歷史景區里佩戴VR設備就能體驗“穿越”時空……“新供給”延展了消費空間。
隨著文化消費日益深入人心,國貨“潮品”代替煙酒糖茶,成為不少人春節期間走親訪友的“伴手禮”。博物館、景區也推出與“龍”相關的展品、文創產品,滿足消費需求。越來越多游客旅行不再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走馬觀花式看景點,而是融入當地煙火氣中,讓旅行更有文化味。
電影觀影主力軍下沉,成為消費新風尚。今年春節檔刷新票房紀錄背后,離不開下沉市場的功勞。票務大數據顯示,三四線城市的居民成為電影消費主力軍,貢獻總票房份額超過一半,家庭觀影的比例同樣增長明顯。
春節返鄉,年輕人帶著父母、約著朋友看場電影,成為春節期間增進感情、豐富生活的“打卡”項目。“邊玩邊看”也成為潮流,不少游客選擇白天游覽景點、晚上到影院觀影放松。熱門旅游城市,如海南三亞、萬寧等地,影院在春節期間更是一票難求。
春節文旅熱,為龍年消費市場帶來了良好開局,折射出我國經濟的巨大活力與韌性。這也帶來一個啟示,對廣大群眾而言,時機、場景、供給等多點發力,消費活力的釋放自然水到渠成。
當然,文旅消費火熱背后還應有“冷思考”。諸如,一些熱門旅游目的地出現機票、房價暴漲等情況,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如何讓文旅市場良性、健康、持久發展,尤其是在人流與熱度面前,接住這“潑天的富貴”,仍需行業自身與監管部門共同發力,營造優越的文旅消費環境。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一家人旅游擺攤玩3天賺1000多元 網友:只要有心,生活中處處有商機2024-02-18
- 今日論壇:文化浸潤,讓旅游更有味2024-02-13
- 臺灣業界痛批民進黨當局旅游政策朝令夕改2024-02-09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非遺“舞”出幸福年 傳統民俗上“新”了2024-02-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