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6月28日電(記者韓朝陽)“洛陽好像有1億人!”每逢假期,當龍門石窟人潮如海時,在洛邑古城裙袂飛揚處,逢老君山頂摩肩接踵日,這句輕微抱怨中流露傲嬌的話語,總會在呈現洛陽文旅火熱場面的短視頻中刷屏。
洛陽究竟有多火?先圍觀幾個洛陽文旅名場面。
“遠赴人間驚鴻宴,老君山頂吃泡面。”伴著節奏強烈的音樂,隨口念著調侃話語,順著金頂臺階漫步而下,短視頻平臺上有個短短6秒鐘的視頻,收到了8000余萬次瀏覽,并獲得了270余萬次點贊。一座“名不見經傳”的老君山,去年一年接待游客450萬人次。
“來一次洛邑古城,赴一場漢服之約。”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漫步在洛邑古城,上萬名古裝游人穿梭其中,裙裾飄飄、團扇遮面、笑靨嫣然,仿佛穿越時空,夢回隋唐。僅2024年春節假期,這里就接待游客125萬人次。
再看一組數據,2023年洛陽共接待游客1.35億人次,2024年春節假期1113.53萬人次,2024年五一假期683.87萬人次。
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的“十三朝古都”洛陽,是中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文旅名城的發展也曾陷入瓶頸期,歷史遺存展示點位不足,業態仍以景區觀光為主,缺乏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以洛陽新興景區洛邑古城為例,2017年,依托金元古城墻遺址、文峰塔而建的洛邑古城在老城區開園,但數年時間不溫不火,甚至頗為冷清。
“互聯網時代,文旅產業消費人群發生變化,游玩方式發生變化,營銷方式發生變化,傳統古城那種吃吃逛逛走一遍的同質化模式已經走到盡頭。”老城區委書記趙書政認為,文旅發展必須從“資源為王”向“創意為王”轉變,從“觀賞游覽”向“沉浸體驗”轉變,營銷方式則向線上傳播與線下體驗融合轉變。
2022年起,洛邑古城“歷史為軸,漢服為媒,沉浸體驗”的文旅發展思路愈發清晰。洛邑古城圍繞“夢里隋唐”品牌打造燈獅畫橋、香羅幔天、隋唐集市等30處互動場景;圍繞“漢服體驗”主題打造實景劇本殺、實景情景劇等沉浸式體驗項目,讓游客從“看景人”變身“景中人”;堅持移動端優先、視頻化呈現、交互性傳播,2023年洛邑古城全網話題播放量突破25億次。
顛覆想象的創意,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漢服潮涌洛陽城,2023年有超千萬人次到洛邑古城感受漢服之美,洛邑古城被評為“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
“回看洛陽文旅‘出圈’爆火,踐行‘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新理念背后,是4000年歷史文化名城主動擁抱互聯網思維。”洛陽市文旅局局長李振刊說,互聯網時代,用戶至上、注重互動、迭代創新,加速助推文旅產業由“得資源者得天下”變為 “得人心者得天下”。
4000年文化名城如何擁抱互聯網思維?一些細節耐人尋味。
“客有所呼,必有回響”。今年春節前夕,外地游客留言“想看洛陽冬天的牡丹”,洛陽竟連夜催花回應游客,讓無數網友破防。
“游客至上,你爭我寵”。“老君山欠您一次旅行,有效期十年。”去年五一假期,老君山景區因預約滿額,為景區門前上千名無票游客開具旅行欠條。這一舉措贏得網友怒贊:“唯有真誠最無敵”“格局大了,路就寬了”。
“出奇制勝,給你驚喜”。今年1月中旬,在組織“金甲武士”高鐵站迎客的同時,洛陽竟還開展了問答互動送鉆石活動,直言“就是為了寵粉啊!”
龍門石窟邀你夜游伊闕、隋唐洛陽城“響”起國風音樂季、古墓博物館推出沉浸劇本殺……翻開洛陽旅游地圖,一處處時尚感、年輕態、文化味的巧思設計,讓游客沉浸其中,穿越古今。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當4000年古城擁抱互聯網思維,在山水景觀、人文歷史、吃住交通等“硬資源”支撐下,花樣翻新、熱情似火、服務周到的“軟實力”,戳中了游客和網友的癢點,“來一次洛陽,穿一襲漢服,逛一座古都”成為無數人的殷切期許和浪漫之約。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洛陽真的連夜換成了飛魚服 恭迎公主殿下回城2024-01-14
- 洛陽不明物體將地面砸出坑?消防回應:系農用氯化銨2023-08-23
- 洛陽不明物體將地面砸出坑?消防回應:為農用氯化銨2023-08-23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通過交工驗收2024-06-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