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8月15日訊(記者 王挺)8月14日,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網信辦主辦的“石榴花開,籽籽同心”網絡媒體探訪活動,來到了首站——享有“中國灘羊之鄉”美譽的寧夏鹽池縣。由寧夏、福建等地多家主流媒體、網絡達人組成的采風團,探訪鹽池灘羊產業發展集團、鹽池革命烈士紀念館、三五九旅窯洞遺址等地,深刻感受到了鹽池灘羊產業而煥發出的勃勃生機,以及這片紅色土地厚重的文化底蘊。
鹽池縣“中國灘羊之鄉”雕塑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一只灘羊,撐起百億價值品牌
“鹽池灘羊,難得一嘗。”一句話道出了鹽池灘羊的獨特魅力。鹽池灘羊堪稱羊肉中的精品,其肉質細嫩,無膻腥味,脂肪分布均勻,含脂率低,營養豐富,無論是燉煮還是燒烤,鹽池灘羊都能展現出絕佳的口感,因此倍受消費者喜愛。還曾六次登上國宴,更是它實力的證明。
鹽池灘羊為什么這么好吃?這首先與鹽池縣獨特的自然條件有關。鹽池境內草場資源富集,天然草原面積達466萬畝左右,草原上生長著175種牧草,其中有115種可飼中藥材,且境內鹽湖環繞,天然弱堿性水質礦物質豐富,造就了鹽池灘羊肉的獨特風味。
幾種鹽池灘羊的牧草。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鹽池灘羊名聲在外,不僅因為先天的優勢,更離不開當地人不懈的努力。多年來,鹽池縣堅持推進灘羊產業高質量發展。如今,“鹽池灘羊”已成為當地的一塊金字招牌,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截至目前,全縣羊只飼養量穩定在330萬只以上,規模化養殖比例達92%,品牌價值達120.68億元。灘羊養殖主體呈現“企業+規模養殖園區(場)+養殖戶”的結構組成,農民收入一半以上直接來自灘羊產業。
14日上午,采風團一行來到鹽池灘羊產業融合示范基地——寧夏鹽池灘羊產業發展集團,了解鹽池推進灘羊產業高質量發展背后的故事。
“每天一萬步,養出好灘羊。”一來到鹽池灘羊產業發展集團,大家的目光就被這句標語吸引。鹽池灘羊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到:“灘羊也需要運動,長到30斤之后很容易長肥,因此公司特別打造了數公里的生態跑道供灘羊‘鍛煉’。這些牧道能夠使灘羊保持運動,保證最佳的品質,同時也不會傷害生態環境。”
灘羊正在牧道運動。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進入標準化生產加工及展銷中心,明亮整潔的灘羊生產加工車間透過玻璃呈現在大家面前。車間內,身著工作服的工人在不同流水線上有序工作,灘羊的不同部位被分配至不同模塊做相應的處理。
灘羊生產車間。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來到展銷間,陳列著由灘羊制成的各種商品,有羊排、羊肉串、羊肉丸子、手抓羊肉快手菜、羊毛服飾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在這里,灘羊產業實現了上下游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為實現灘羊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建成了屠宰加工廠和生態牧場,通過‘龍頭企業+養殖基地+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有效帶動了全縣灘羊養殖戶及飼草種植的發展。”據寧夏鹽池灘羊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是一家集灘羊保種、收購、加工、儲備、銷售、推廣、綜合服務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致力于通過灘羊保種、收購、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協調運作,推動灘羊產業的全面發展。
部分灘羊肉產品。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在銷售方面,如今鹽池灘羊與線上平臺、商超等緊密合作,讓鹽池灘羊變得不再“難得一嘗”。
近年來,鹽池灘羊肉成功進入阿里巴巴盒馬鮮生、本來生活、京東等線上線下銷售平臺,在全國開設銷售點264家,打入各大城市153家連鎖超市、262家餐飲企業,暢銷全國28個省級行政區50多個大中城市。鹽池灘羊肉以其極具品牌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優勢向全國高端市場邁進。
“現在,我們推動灘羊銷售線上線下有機結合,基本形成了‘品牌專賣店+超市專柜+網絡電商+直銷店’的新銷售模式,推動鹽池灘羊走向千家萬戶的餐桌。”談及未來發展,寧夏鹽池灘羊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信心滿滿。
這種信心的背后,還有地政府十多年不斷地支持。
灘羊產業作為鹽池縣農業農村發展的“一號產業”和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一直備受重視。鹽池縣委、縣政府連續13年發布《鹽池灘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并在過去14年間持續投入各類項目資金7億元,支持標準養殖棚圈建設、種公羊培育投放、基礎母羊繁育、優質牧草種植、青貯池建設、青黃貯飼料制作、品牌宣傳、市場開拓、貸款貼息、養殖保險、動物防疫等多方面的工作,為灘羊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重溫紅色歷史,感受當代鹽湖新生機
鹽池縣不僅是一座千年古城,更是一片紅色熱土。鹽池縣地處陜甘寧蒙四省(區)七縣交界地帶,曾經歷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是寧夏唯一堅持到全國解放的革命根據地。不僅如此,這片紅色沃土,還是根據地的經濟重鎮,曾見證了三五九旅戰士們的英勇奮斗。
8月14日,采風團走進鹽池革命烈士紀念園及三五九旅窯洞遺址,深入了解三五九旅在陜甘寧邊區那段波瀾壯闊的打鹽歷史,探尋紅色印記,傳承紅色基因。
采風團探訪鹽池革命烈士紀念園。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天是我們的天,地是我們的地,我們的天地同胞,豈容小日寇欺?生產支前線,參加打鹽隊,嘿,參加打鹽隊!”在鹽池縣革命烈士紀念園里,采風團被紅領巾小小講解員們表演的三五九旅打鹽的話劇深深吸引,他們所唱的就是當年打鹽戰士傳唱的《打鹽歌》,歌聲鏗鏘有力,讓大家仿佛回到了那段崢嶸歲月。
紅領巾小小講解員們表演三五九旅打鹽話劇。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國民經濟部發出“大家到鹽池馱鹽去”的號召;
1940年邊區政府確定“以軍隊生產為主,鹽民產鹽為輔”的方針;
1941年秋,三五九旅四支隊到鹽池打鹽自救,克服困難增加鹽產量,所產食鹽發揮重大作用。
打鹽的歷程十分艱苦。鹽顆粒又大又尖,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戰士們舍不得鞋襪磨損,干脆光腿赤腳打鹽,用血肉之軀反復浸泡和摩擦在鹽水中。
此外,當年三五九旅為了不打擾當地百姓的正常生活,戰士們在靠近鹽場不遠處修筑了175孔窯洞用來居住。這100多口窯洞見證了三五九旅官兵辛勤打鹽的豐功偉績,他們赤腳“搶鹽”的故事在當地也廣為流傳。
三五九旅窯洞遺址。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在艱苦的戰爭年代,鹽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關乎著邊區軍民的生存和戰斗力。三五九旅的戰士們在鹽池縣開展打鹽大生產運動,為支援前線作出了巨大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從1938年到1943年,從鹽池運出的食鹽約12.5億公斤。鹽池所產池鹽除了滿足邊區需求,還為邊區換來了急需的各類物資。鹽池的食鹽不僅打破了國民黨的經濟封鎖,活躍邊區經濟貿易,更支援了抗日戰爭。
采風團探訪鹽湖。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如今,這些鹽湖在經濟發展中又有了新的結晶。當地正在充分利用并發揮鹽湖的資源優勢,努力推動鹽湖產業高質量發展。例如用鹽湖養殖青蟹、南美白對蝦;提取鹽湖中硝、鎂等進行深加工,開發高附加值、市場前景好的產品。
未來,鹽池將打造一批資源互補、產業融合、科技融通、技術領先的綠色產業集群,唱響新時代的“打鹽歌”。
鹽湖生產的產品。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接下來,采風團將走進固原市涇源縣、隆德縣、原州區,銀川閩寧鎮等地,傾聽那里閩寧協作的故事,感受寧夏的美麗鄉村新風貌。
責任編輯:趙睿
-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 | “山海情更濃——石榴花開 閩寧情深”網絡媒體探訪活動啟動2024-08-14
- “塞上江南”生機勃勃、欣欣向榮——“海峽兩岸記者寧夏行”聯合采訪活動側記2024-08-01
- “探訪星星的故鄉——海峽兩岸記者寧夏行”聯合采訪活動圓滿結束2024-08-01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三峽水庫將迎入庫洪水 面臨“雙線”防汛任務2024-08-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