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8月16日訊(記者 王挺)8月15-16日,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網信辦主辦的“山海情更濃——石榴花開 閩寧情深”網絡媒體探訪活動,來到了位于“西海固”地區的固原市涇源縣、隆德縣、彭陽縣、原州區、西吉縣等地。深入美麗鄉村,感受偉大的長征精神,探訪閩寧協作下曾經“苦瘠”山鄉如今的風貌巨變。
15日上午,采風團走進了涇源縣的集美村與楊嶺村。
集美區與集美村,美美與共
都知道福建廈門有個集美區,但你可知道,在2000多公里外的寧夏涇源縣,也有個集美村,并且兩地淵源頗深。
平整的柏油路通至家家戶戶;村民住進了平房,有屋有院;4G網絡“全覆蓋”;村民文化活動中心、愛心超市、兒童之家一應俱全……走進集美村,這里整潔、現代化的環境讓采風團留下深刻印象。很難想象這里位于曾有“苦甲天下”之稱的“西海固”地區。
楊嶺村村貌。
集美村是典型的生態移民村。2012年至2014年,附近農林村、杏和村、塔灣村、牡丹村、蒿店村五村群眾共360戶,陸續搬遷出行不便、生活困難的原居住地至此,以“集各村之美而有緣相聚”而命名為“集美村”。
而集美村黨支部書記閔富有告訴記者,“集美村”名稱的還有另一層含義,便是為了感謝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的幫扶。
事實上,集美村的脫貧富民之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閩寧協作的開展。
楊嶺村村貌。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早在建村之初,福建就幫助這里進行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數年間,陸續建成硬化路及“白改黑”、村民活動中心、四點半學堂、村文化長廊等等。不僅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條件,也成為集美村經濟得以發展的基礎。
2022年,依托閩寧對口幫扶,集美村實施了日間照料中心維修項目,27戶43人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滿足了集美片區特困老年人養老需求。
楊嶺村民居。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基礎條件好起來了,產業也要興起來。通過閩寧協作,如今的集美村,各類產業蓬勃發展。
麗妃幫扶車間。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走進集美村內的澳麗妃幫扶車間,一排排自動縫紉機映入大家眼簾。這里的工人絕大多數是女性,數十位女工正在各自的工位上麻利地生產、縫制無紡布包裝袋,機器運轉的“嗒嗒”聲此起彼伏。
麗妃幫扶車間內。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而在打包工位,兩位工人默契配合,快速地將生產出的包裝袋整理壓平,打包成捆。它們將被銷往美國,歐洲,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
車間內女工正在工作。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據了解,該車間于2019年7月25日完成建設并投入運營。車間占地面積1500㎡,開設兩條生產線,并引入自動裁切機、電腦平車等自動化設備,加工制造各種環保購物袋。而車間所屬的廈門澳麗妃包袋有限公司,是全球具有影響力的環保袋生產制造商,是多個奢侈品牌及國際商超的包裝袋供應商。
車間生產的包裝袋。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遠在千里之外,企業是如何到集美村落地生根的呢?原來,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寧工作隊涇源縣工作組到任后,針對廈門澳麗妃包袋公司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且生產工藝簡單、易學的特點,大力鼓舞動員該企業參與西部幫扶,廈門澳麗妃包袋公司積極響應,并于2019年4月16日與涇源縣政府簽訂合作協議。
工廠的興建直接推動了集美村經濟的發展。據悉,幫扶車間吸納集美村富余勞動力60余人,人均年收入穩定在2.5萬元左右。不僅如此,車間還讓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村民武秀霞告訴記者,車間離自己家很近,“大概十來分鐘就能到。”
車間內工人正在工作。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而如今集美村的產業,已不止幫扶車間一個“點”,養殖、種植等產業多“線”發展,串起村民打開致富之門的“金鑰匙”。
在澳麗妃扶貧車間不遠處,蜂農正在標準化中蜂養殖場忙碌,這一“甜蜜產業”帶動從業人員200余人,而所打造的“六盤山花土蜂蜜”品牌產品,就在廈門市20多家公益超市銷售。當地種植柴胡、芍藥等中藥材3000畝,帶動從業人員260余人;現有肉牛存欄431余頭,帶動從業人員130余人。
集美村山海蜜園。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我們開展了多元化的產業項目,根據村民的特長,讓其選擇工作渠道。確實干不了活的,也可以從事保潔員、環衛工等公益性崗位,所以村子里基本人人都有活干。”閔富有介紹。
集美村山海蜜園。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這種“一個都不能少”,讓集美村更加名副其實。據了解,2023年,集美村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26.59萬元,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5717元,同比增幅13.4%。
海滄潤楊嶺,開出文旅之花
近年來,鄉村旅游成為人們遠離城市喧囂的不二選擇,相關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借此“東風”,推動鄉村文旅產業發展,促進當地村民增收致富。
走進楊嶺村,茂密的樹蔭、翠綠的梯田、干凈的屋舍讓人眼前一亮。
而行至不遠處,咖啡屋、露營帳篷、秋千、花海……充滿網紅休閑感的場景也同樣引人注目,令人難以想象這里曾是一座有名的“落后村”。
楊嶺村文旅設施。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過去的楊嶺村受交通區位和自然環境影響,土地貧瘠、產業薄弱、物資匱乏。而振興的起點,同樣得益于閩寧間的親密協作。
在楊嶺村村史館門口,一塊“廈門市海滄區干部實訓基地”的牌子格外醒目。村史館內,正直觀展示著廈門市海滄區與楊嶺村對口幫扶的故事。
據了解,對口幫扶以來,廈門市海滄區不僅為楊嶺村培訓“兩個帶頭人”,區相關領導還曾深入楊嶺村調研考察。而楊嶺村基礎設施、產業開發、教育衛生、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倍受福建各界人士的支持。
楊嶺村村史館門口。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基礎建設的完善,為楊嶺村的后來的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近幾年,楊嶺村更是全面提升村級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維修排水渠,完成自來水主管網整村換新,改廁182戶,還集中整治柴草亂放、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畜禽亂跑等現象,一個看得見青山綠水、留得住美麗鄉愁的靚麗村莊躍然山間。
如今的楊嶺村,已是一座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文旅的路子也越走越寬。當地依托楊嶺豐富的生態資源和紅色資源,培育農家樂7戶,游產品營銷戶6家,發展庭院經濟71戶,完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館裝修,發揮村史館、研學實踐基地作用。
楊嶺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同時,楊嶺村還引入專業文旅經營機構,成立寧夏楊嶺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打造集特色餐飲、民宿木屋、鮮果采摘、篝火演藝、生態養殖等于一體的六盤山下特色鄉村旅游田園綜合體。楊嶺村還打造集采摘賞花、休閑度假、民俗體驗于一體的楊嶺生態園,每年通過舉辦鄉村旅游節吸引各地游客參與其中。
楊嶺村特色民宿木屋。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紛至而來的游客為楊嶺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據了解,2023年,楊嶺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55元。僅今年4至7月,當地旅游達收入就達到了112萬元。
責任編輯:趙睿
-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 | 寧夏彭陽縣:循紅色足跡,看“紅色旅游+”實現鄉村振興2024-08-17
-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 | 在寧夏鹽池縣,品灘羊鮮美,憶崢嶸歲月2024-08-15
-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 | “山海情更濃——石榴花開 閩寧情深”網絡媒體探訪活動啟動2024-08-14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浙江寧波舟山港北侖港區一貨輪上集裝箱發生爆2024-08-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